杭后:共建和諧 幸福從社區開始動態
黨員服務隊員清掃巷道(資料圖)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顯得重要。近日,記者在杭后陜壩鎮各社區走訪時發現,自“迎慶創城”工作啟動以來,各社區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居民文明素質明顯提高,社區處處洋溢著和諧的聲音。
志愿者服務隊作用大
陜壩鎮團結街田滿中巷是陜壩鎮的老舊小區,這里平房多,巷道狹窄,環境衛生一直很差。
“過去居民都只顧自家院內的衛生,巷道內亂扔亂倒垃圾現象隨處可見。現在可是不一樣了,亂扔垃圾的少了,隨手揀垃圾的人多了,巷道內每天都有人打掃。這些變化都得益于社區志愿者的宣傳和帶動。”團結社區主任李翠娥高興地說。
團結社區是陜壩鎮最大的一個社區,近年來在志愿者的積極引導下,居民的文明素質有了很大提高。“過去人們總是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沒有人清掃巷道。后來看著老黨員們義務清掃巷道,我們這些年輕人挺不好意思的,現在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巷道打掃干凈。”居民王利軍對記者說。
老黨員王登福是社區志愿者,他說:“社區就是我們黨員的家,大家一起參加義務勞動,宣傳黨的好政策,調解矛盾糾紛,幫助社區做點事感覺挺充實的。”王登福和其他幾名老黨員負責居民區巡邏、衛生保持、植綠護綠等工作,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不僅得到了居民的認可,還帶動了周圍群眾一起參加義務勞動。
文化活動促和諧
“每天在家除了看電視再就沒什么事,按時到活動室唱唱歌、打打球,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增進了鄰里之間的友誼。”說這話的是花園社區居民張彩玲。記者在社區活動室看到,一百多平米的活動室里有書籍、攝像機、投影儀、資料柜、辦公桌椅等設備,電子閱覽室內還配備了15臺電腦,有不少居民正在電腦前查閱資料、收看新聞。
社區主任梁云燕一邊帶著記者參觀,一邊介紹說:“花園社區還設有女子學校,開設了插花茶藝、婚姻家政、老年人攝影、書法、電腦培訓、養生保健等課程,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居民還自發成立了居民宣講團。”據了解,該社區共舉辦講座9場,開展相關活動7次,參加居民2100余人次。
河酒社區是陜壩鎮有名的文化特色社區,小區的合唱團經常舉辦演唱會,表演形式從單一的合唱,發展到現在有舞蹈、小品、相聲等,參加的人員從80多歲的老人到三四歲的孩童,從京劇到流行歌曲,參加人數最多達上千人。
青少年教育
促提升
記者在大橋社區看到,小區除了文化活動室外,還有沙盤治療室、心理咨詢疏導室、哭吧等特色活動室,小區被旗里確定為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基地。
“現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叛逆、抵觸情緒比較嚴重,單純家庭教育遠遠不夠,青少年的人格教育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安全穩定。”社區主任劉靈霞告訴記者。
“我兒子有事從來不和我們說,一說就吵。但自從和社區的張大爺結對幫扶之后,爺倆成了忘年交,孩子一有事就找張大爺訴說。通過正面疏導,孩子進步很大。”孩子的成長就是最好的成績,居民王巧玲對社區青少年教育工作給予了肯定。
為了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大橋社區大力推行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動員社區一切力量,通過開展愛心幫扶活動,使單親家庭、特困家庭以及流動人口家庭的未成年人以及殘疾兒童健康成長。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