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1免费观看网站,在线播放黄,老妇女人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在线91,日本a黄色片

“準考證謠言”為何每年都在傳?生活

阿拉善日報 / / 2016-06-08 06:53
謠言的制造者和組織傳播者抓住了大部分網民具有愛心和同情心”等特點,通過“全面撒網、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網絡知識比較欠缺的網民“上鉤”,然后進行電信詐騙。

高考前夕,全國很多地方的微博、微信、QQ群都在轉發著一名叫“楊雷雷”的“考生”丟失了準考證的信息。這則信息上面考生的“姓名、考點、考場、座號、準考證號、聯系方式”一應俱全,說得有模有樣。結尾處還不忘來點煽情的“擴散,擴散,別耽誤孩子高考。幫助他人手留余香!”之類的語句。殊不知,這條看起來非常逼真的信息卻是一條十足的謠言。

從2012年開始,一些地方的論壇、社區、微博、微信等網絡互動平臺上就會“準時”出現這條“準考證謠言”,雖然警方每年都在辟謠,但這則信息卻在每年高考前夕大面積出現,既擾亂網絡傳播秩序,又浪費大量的公共資源。

按理說,這則謠言警方和媒體已辟謠多次,應該沒有生存空間才對,但為何一些地方的網絡互動平臺仍然每年都在傳呢?只要認真分析就會發現,這則謠言的制造者和組織傳播者抓住了“高考關注度高”“準考證丟失學生和家長心急”“大部分網民具有愛心和同情心”等特點,通過“全面撒網、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網絡知識比較欠缺的網民“上鉤”,然后進行電信詐騙。

一位互聯網業界資深人士認為,治理網絡謠言需要做到“四個止于”:一是政府或者其他社會組織、個人,作為利益相關方一定要積極發言,掌握第一話語權,避免失語,避免沉默,讓謠言“止于公開”;二是網站應建立完善制裁造謠傳謠機制、誠信建設機制等,讓謠言“止于機制”;三是網站、網民樹立法律意識,通過刑事、民事、行政等多種手段,追究造謠、侵權、擾亂社會秩序等行為的法律責任,讓謠言“止于法治”;四是提高網民文化道德素養,不盲目跟風,不人云亦云,加強自律,理性思考,讓謠言“止于智者”。

因此,在每年的高考季,教育、公安、網信等職能部門要密切聯動,如果真有考生丟失了準考證,除了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盡量不影響考生考試外,要及時通過官方微博、微信發布權威信息,充分利用新興媒介的力量找回準考證。同時,還要依法打擊涉考謠言,防止“準考證謠言”每年都在傳。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閱讀延展


熱文榜單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