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口岸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二連浩特
“十二五”期間,二連浩特市加快口岸發展建設步伐,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建設,自2011年起,連續5年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口岸建設,一大批促進口岸大進大出的基礎設施工程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口岸承載能力逐步增強,通關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通關效率顯著提高。近年來,隨口岸商業、醫療、教育等條件的改善,更多蒙古國公民前往我市購物、旅游、就醫、留學,每年出入境的蒙古客商達到近150萬人次。
基于2011年新建的公路口岸貨運通道,二連浩特市將國際客貨運輸開通之時的狹小通道,升級成四進四出、通關與查驗分流的大通道,并在信息驗證、車體檢查等方面采用智能電子手段,通關時間由原來的一分鐘縮短到40秒。出入境的旅客享受便利化,在公路口岸貨運通道也可以體驗到快捷的“二連速度”。通關速度與服務質量代表著口岸發展水平,繼公路口岸貨運通道建成后,2013年我市又改擴建了公路口岸旅檢通道,相繼更換啟用了新型數字多功能智能驗證臺,旅客身份驗證變得更加準確、快捷,每年可承載400萬人次出入境。
二連浩特市作為自治區唯一的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原有肉類進口基礎設施老化,存在缺乏冷鏈查驗場所等問題,基于這一狀況,今年二連浩特市又新建了進口肉類冷鏈查驗和儲存一體化設施,確保口岸存儲能力、查驗能力在全國同類口岸處于領先,進一步滿足口岸冷鏈物流貿易增長的需要;還依托現有公路、鐵路口岸H986檢測設備、客車進境通道檢測設備等,建成了二連海關監管數據整合平臺,實現了信息集約化、監管科技化。
2014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我市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試驗區核心內容是“先行先試、開發開放”,這無疑為口岸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二連浩特市以邊民互市貿易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重大項目為抓手,在口岸通關、產業發展、財稅、金融、基礎設施、土地、公共服務、人才及其他等9個方面得到了先行先試的優惠政策。一個又一個開放平臺建起,口岸通關更加便利化。充滿活力的邊貿之城正搭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矯健前行,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