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市行政審批“放管服” 優化環境“馬上辦”二連浩特
今年來,二連浩特市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改革創新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統籌推進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商事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積極構建起嚴格依法、公平公正、高效便捷、公開透明、群眾滿意的政務服務體系,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做好簡政放權“加減法”,下好深化改革“先手棋”。主動承接上級事權和審批事項下放。扎實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工作,自治區擴大旗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事項目錄中涉及的61項事權已落實60項。承接區盟兩級審批事項115項,著力加強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政務“三個平臺”建設,加快建立健全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認真做好簡政放權的“加減法”。一方面,圍繞清理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做好“減法”;另一方面,圍繞激發市場活力、提升服務水平做好“加法”,做到以“減”促簡政,為全面深改“破冰提速”。二連浩特市委、政府將“放管服”改革納入各部門目標績效考核,建立完善責任鏈和任務鏈,對工作任務全部予以量化,逐項明確目標要求、具體措施、時間進度。市直各單位、各部門積極探索、主動作為,抓好職責范圍內的改革任務落實,打通深化改革“最后一公里”,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市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加快推進“互聯網+公共服務”,推動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逐步構建實體政務大廳、網上辦事大廳、自助終端、移動客戶端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相統一的公共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樣化服務。
二是“放”出惠民高效,“管”出規范有序。通過深入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合權力清單編制,對全市34個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清理,精減本級審批事項8項,保留審批事項205項,形成2748項權力清單面向社會公布,做到了清單之外無審批,以有效的“管”促進更積極的“放”。建成集項目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產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職能為一體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變“分散交易”為“集中交易”。今年以來,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節支率分別達到6.8%、8.2%。深化不動產登記和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區率先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試點工作,整合房產、土地等不動產登記職能,搭建統一登記信息平臺,頒發了華北地區首本不動產權證書。深入實施“先照后證”和個體工商戶“兩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在“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基礎上,積極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全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斷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的熱情,一大批新業態、新產業相繼涌現。截至目前,二連浩特市市場主體達到13553戶,認繳出資總額14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7%、16.9%。
三是提升“服”的質量,方便群眾辦事創業。二連浩特市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規范審批流程、簡化辦事程序、壓縮審批時限、提高辦事效率,將原來“1+4+9”政務服務模式整合為“1+4+8”服務模式,所有事項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縮了50%以上,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高效政務服務。對全市所有審批事項進行跟蹤監測,將辦件量較少的19個部門100項審批事項納入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實行“一口受理、一口辦結”,減少審批“體外循環”,使行政資源得到科學合理配置。清理減少涉企收費,真正為企業“松綁減負”。制定中介服務辦事指南和示范文本,授權兩個進廳中介公司提供13項免費服務,規范收費標準、規范辦理材料、規范服務流程、規范服務承諾,切實提升中介服務效率。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大力推行“馬上辦”工作模式,提高即辦件比例,對關聯事項進行整合、重組,打造以關聯事項為單位的集約式審批,為群眾提供打包式服務。同時,完善了政務服務、行政效能監察遠程視頻音頻實時監督系統,建立網上動態意見評價反饋平臺,設立電話投訴熱線,每月定期“面對面”征詢群眾意見,對審批結果進行跟蹤問效,全力打造“審批項目最少、審批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好、發展環境最優”的高效二連、便捷二連、服務二連。全年共受理審批服務辦件96087件,辦結95502件,辦結率為99.4%。其中:即辦件81493件,占總辦件數的85.3%;承諾件受理13811件,占總辦件數的14.4%;多部門協作辦件1082件,辦結1060件,辦結率為97.97%。日均辦件數為387件,接待辦事群眾144131人/次。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