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士氣 興安盟“十三五”發展實現良好開局興安盟
2016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興安盟堅決貫徹黨中央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部署要求,承接“十二五”良好發展來勢,保持工作連續性與創新性,以“十項工程”和“三地聯動、五城同創”為主要工作抓手,腳踏實地、攻堅克難、奮發進取,全盟經濟社會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2016年
全盟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22.5億元,同比增長8%。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6.6億元,增長9.9%。
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10.8億元,增長20.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6億元,增長10%。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23.6%,首次突破30億元大關。
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4279元、8533元,增長8.4%和8.1%。
主要指標增速居全區前列
1、堅持抓項目投資、抓保障支撐
穩定經濟增長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全年累計實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3個,完成投資187億元
全年完成鐵路投資10億元,烏白鐵路擴能改造、烏阿鐵路電氣化改造等項目順利推進,長西鐵路興安盟段開工建設。
完成公路投資63億元,新增公路里程1600公里,新增通瀝青(水泥)路嘎查村204個,硬化嘎查村街巷2732公里,烏蘭浩特至阿爾山、霍林郭勒至阿力得爾、哈根廟至白音胡碩等干線公路加快推進。
民航事業快速發展,烏蘭浩特和阿爾山機場新增航線5條,總數達到14條,進出港人數達68萬人次、增長27%。
完成水利投資7.1億元,文得根水庫、烏布林水庫前期工作取得突破。
完成電力投資63億元,實施主網工程15項、農網工程7項,通霍電鐵、白阿電鐵220千伏外部供電工程全面完工。
2、堅持抓結構調整、抓轉型升級
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
農牧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
糧食總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00億斤以上,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連續三年保持在1200萬頭只以上,銷售收入過百萬元的龍頭企業達到109家。新增內蒙古著名商標6件,“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240個。
工業經濟穩中有進
開復工千萬元以上工業重點項目73項,完成投資77億元。全年新增規上企業22家,利潤提高8.8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圍繞構建全域旅游、綠色發展新格局,以阿爾山為龍頭統籌推進全盟旅游業發展,烏蘭浩特市啟動了總投資60億元的成吉思汗廟旅游創新區項目,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市進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全盟旅游人數和收入分別達到696萬人次和70億元,連續三年實現20%以上增長。大力發展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37億元,存貸比達到112%。盟電子商務產業園入駐企業36家,4個旗縣市進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行列,農村牧區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達到240家。
3、堅持抓生態保護、抓環境治理
綠色發展優勢進一步凸顯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于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場改革方案〉的意見》,為建設生態興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扎實推進河湖濕地治理、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保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
扎實推進“工程、結構、管理”三大減排措施,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干部能上能下制度體系,推進美麗與發展雙贏。
4、堅持抓深化改革、抓擴大開放
加快發展的活力和動力進一步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先行先試的三項改革全面推進,94%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全面啟動,國有林場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大興安阿爾山旅游開發公司劃轉地方管理,阿爾山成為全國首批進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的縣級市。
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加快,盟旗兩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融合工作基本完成,31個部門、6638個權責事項全部面向社會公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實行動態管理。
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174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審批,各類市場主體總數突破10萬戶。
開放合作成果顯現,成功承辦中蒙國際綠色有機產品博覽會等一系列經貿文化活動,赴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開展精準招商,主動對接世界500強、上市公司等優勢企業,在大數據、現代農牧業、新型能源、文化旅游、城市建設、健康養老等領域簽約了一批大項目。
5、堅持抓民生改善、抓維護穩定
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全面落實“三到村三到戶”等精準扶貧舉措,投入信貸、引導資金11億元支持扶貧產業發展,籌集資金8.6億元用于貧困戶教育、住房和醫療保障,實現穩定脫貧2.4萬人、烏蘭浩特市摘掉區貧帽子。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增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博士后工作站和7個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基地,盟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和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科右中旗創業孵化園區投入使用。全盟農牧民轉移就業15.2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5萬人。
●城鄉低保、五保戶、“三無”人員供養保障標準提高12%,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最高報銷限額分別提高到40萬元和30萬元,為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繳納養老和醫療保險,對老年人實行免收掛號費、免費乘公交車等優待政策。
●全面啟動“四橫三縱”道路景觀規劃設計,以棚戶區改造、斷頭路打通和一山兩河景觀帶打造等為重點的城市建設項目加快推進,實施道路暢通工程36.7公里,改造城市棚戶區1萬戶、農村牧區危房3.2萬戶,一批住房困難家庭圓了安居夢;通過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農村牧區道路、飲水、醫療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得到全面改善。
●全盟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基礎教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走在全區前列。穩步推進盟旗兩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以盟文化中心、圖書館、婦幼保健院等為重點的文化衛生惠民工程順利實施。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果顯著,興安盟被命名為全國首批13個、自治區唯一一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
6、堅持抓從嚴治黨、抓依規治黨
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干部思想觀念、思維理念發生明顯變化,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顯著增強。
深入開展紀律作風建設年活動,啟動開展巡察工作,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始終保持正風反腐高壓態勢,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