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縣做強做優園區平臺助推經濟發展興安盟
春節期間,在突泉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寶潤酒業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為訂單緊張忙碌著,裝箱、打包,一箱箱各類品種的酒貼上了快遞標簽等待郵寄到客戶手里。公司銷售兼辦公室主任張丹向記者介紹:“今年的春節我們公司又迎來了一個銷售旺季,我們今年新建了儲藏間,有需求的客商和個人用戶可以租賃儲藏間,購買我們各品種的酒放這儲藏。”
筑巢引鳳棲,花香蝶自來。近年來,突泉縣著力打造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立足省際通道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以項目建設為依托,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產業集中集聚集群發展為方向,以打造農畜產品加工、新能源利用、礦產開發、非資源型制造、新型建材生產“五大產業集群”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個個項目簽約,企業紛紛投資興業,不斷擴大工業經濟總量,推動了縣域經濟發展。截至去年末,園區企業總數達到6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5.82億元,新增工業增加值12.01億元,新增就業人員2113人。
筑巢引鳳,基礎設施增添實力
“盡力為企業營造一個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去年我們按照年初的規劃,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省際通道西側所有入駐企業的供熱、供水工作已完成,省際通道東側供水工作正在籌劃階段。”園區辦負責人介紹。
基礎設施建設是園區吸引項目落地的前提條件,也是能否引進項目、留住項目、加快發展的關鍵所在。去年年初以來,突泉縣多措并舉,不斷規范企業施工、完善施工程序、督促工程進度,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完善園區功能,按照總規新建公路1.5公里,新建電力線路7公里。截至目前,該園區累計投資5.191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園區內給排水、供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七通一平”,完成道路建設57.55公里,綠化1340畝,鋪設排污管道10.2公里、供水管道11.5公里、供熱管道5公里,架設10千伏電力線路41公里,完成土地收儲17600畝,有線電視、電話、互聯網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園區綜合服務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培育集群,主導產業轉型升級
按照“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的要求,園區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特色產業資源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著力培育并發展農畜產品深加工、礦產開發、非資源型制造、新型建材、新型能源等產業集群。引導CL建筑體系、安達牧業、瑞爾生物等企業延長產業鏈條,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積極培育蛇紋巖加工、光伏發電、煤炭精深加工等產業,力促阿媽牧場、億泊農機等項目竣工投產;清理“僵尸企業”,全面推進技術改造、設備更新,促進技術、產品和管理創新。把抓開工、抓進度、抓投產作為項目建設的重點,堅持小規模、大群體, (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不斷壯大“五大產業集群”,著力推動支柱產業多元化,傳統產業新型化。去年,該園區新增入駐內蒙古興美科技有限公司、突泉縣蒙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60萬噸水泥粉磨站項目、突泉縣龍強電力器材有限公司和突泉縣凱萊水泥工藝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5家,提高了經濟增長點,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
強化服務,打造企業投資洼地
在“軟”環境建設方面,園區狠抓機關作風建設,建立了園區干部職工掛點項目制度,將入園項目責任分解、落實到每一位園區干部身上,對項目建設運行實行全程跟蹤服務,明確企業服務人員職責,制定日常走訪制度,成立兩個調研小組,定期進行隨機調研,與企業服務人員反映問題進行比對、充實,及時解決企業問題,提升園區服務質量。成立園區工作督辦領導小組,固定專人對各項任務下達進行督査、辦理,確保服務效能落到實處。幫扶企業開展人才和勞動力引進工作,去年,該園區新增就業人員2113人。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