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大民生,讓各族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阿拉善盟
幸福是什么?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幸福更多地來自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家常里,來自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保障里。回望剛剛過去的2016年,全盟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升。在新的一年里,阿拉善盟將圍繞“持續推進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建設,逐步構筑‘大民生’格局”這一目標,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
今年阿拉善盟委(擴大)會議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在做好保障基本民生兜底性工作基礎之上,順應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形成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的“大民生”格局。以這一目標為引領,2017年,阿拉善將以什么樣的新作為,繪就更美更靚的民生畫卷?
決勝脫貧攻堅,為璀璨明珠增輝添彩
“作為第一民生工程的建設者、脫貧攻堅的‘排頭兵’,全盟扶貧系統要擼起袖子加油干,鞏固好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落實好黨和國家惠民政策,以貧困地區持續發展、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實際成效,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獻禮。”談及脫貧攻堅,盟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黃朝宏信心滿滿。
去年年底,阿左旗、阿右旗接受了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驗收,目前正在等待驗收結果。黃朝宏告訴記者:“我們要抓住關鍵環節提前完成摘帽任務,堅持實事求是、精準發力,強力推進全盟提前脫貧摘帽收官階段各項工作,確保實現2個貧困旗摘帽、39個貧困嘎查村退出、5866名貧困人口脫貧目標,決不讓一個困難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2017年,盟扶貧辦將按照盟委(擴大)會議指明的方向,深入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和“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在保持扶持政策不變、扶持項目不變、工作力度不變、幫扶責任不變、幫扶措施不變的基礎上,立足“六點啟示”,堅持精準靶向、持續發力,把脫貧攻堅工作有機融入構筑“八大格局”、強化“六大支撐”進程中,進一步鞏固發展脫貧攻堅成果,為打造阿拉善發展“升級版”做出應有貢獻。
提高教育質量,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阿左旗第八小學內,嶄新的教學樓、平整的塑膠操場、先進的數字多媒體教學設施一應俱全。雖然正是放寒假的日子,但記者站在五萬多平方米的校園中,仍感受到我盟教育事業的巨大發展變化。當年那座泥巴操場、危舊教學樓的“牧區小學”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煥然一新的現代化城市小學。
盟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包金說,阿左旗第八小學的“變身”,是我盟大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今年,我盟教體系統將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與發達地區的合作交流及開展各項專題培訓,切實抓好校長、教師、教研員三支隊伍建設;實施阿盟一中遷址新建、“室內足球場館”續建、自治區獻禮工程等重點項目工程,推進教育公平發展;通過成立校園藝術團、廣電臺、學生社團等,提升校園文化品味,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推動教育內涵發展。同時,還要完善15年免費教育機制,搞好特色職業教育,加強教育督導,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強化校園安全,推進教育和諧發展。最終目的,就是要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樹立“大健康”理念,讓群眾享有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2016年,我盟扎實推進深化醫改向縱深發展,穩妥有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盟參合農牧民67735人,參合率達98.2%;居民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總數19.54萬份,建檔率80.9%;全盟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5.84張、執業(助理)醫師數3.81人、注冊護士2.99人。
盟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黃永明說,盟委(擴大)會議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操作性、實踐性和前瞻性,是抓好全盟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總綱,我們將牢固樹立“大健康、大衛生”理念,順應改革發展需要,準確把握健康領域發展規律。堅持以提高群眾健康水平為核心,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拓展衛生計生事業內涵外延,轉變服務模式,把工作重心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
2017年,盟衛生計生委將重點做好八項工作:一是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啟動城市公立醫院改革;二是牢固樹立“大健康”理念,強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著力構建符合盟情的分級診療制度體系;三是啟動建設盟疾控中心業務樓、阿左旗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吉蘭泰醫院改造和“智慧阿拉善”項目,切實改善醫療條件;四是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升醫療衛生專技隊伍建設水平;五是加強與區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合作,用“外力、外腦”滿足阿拉善各族群眾健康需求;六是大力推進蒙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編制蒙醫藥大數據中心建設規劃,啟動重點學科和名醫館建設;七是認真落實深化城鄉愛國衛生活動實施意見,提高衛生城市建設水平;八是繼續實施好全面二孩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加大創業就業扶持力度,讓勞動者業有所成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盟將如何促進就業增收,穩定民生“支點”?盟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虎文說,要樹立大民生理念,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面貫徹落實就業優惠政策,創建技能培訓品牌,鼓勵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就業部門正積極制定特色人才開發目錄,協助有關部門做好“人才公寓”建設工作;通過健全社保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險待遇等措施實現全民參保。
今年,盟人社局將推進“創業內蒙古行動計劃”,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00人,農牧民轉移就業3000人,各類技能培訓、創業培訓4000人,電商培訓1000人,培訓后就業率保持在90%,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以內,著力保持就業局勢的穩定。圍繞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產業,健全發展產業促進就業聯動機制,通過發展產業開發崗位促進就業。建立積極扶持三產服務業特別是文化旅游、健康家庭服務和養老、電子商務等新型產業、新型業態的發展,落實好支持中小微企業、民營經濟政策措施,著力增強企業吸納就業能力;圍繞“升級激活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實踐促進就業”工作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就業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政策促就業的倍增效應;積極探索“專業基地化、基地產業化、產業規模化”的創新發展模式,全面推行訂單、定向、定崗培訓,繼續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創建技能培訓品牌,增強市場就業的競爭力;實施園區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園區層次、產業特色品牌、管理服務水平,規范創業園暨創業孵化基地、實訓基地建設,鼓勵創業創新帶動就業,繼續打造特色鮮明、機制健全、產業集聚、品位高端、創訓結合、以創促就的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實訓基地;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積極構建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基層公共服務新平臺,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
任何一項惠民政策,只有真正落實落地,才能實現惠民的初衷。努力使全盟人民“學有所教、業有所成、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是我盟構筑“大民生”格局的終極目標。我們看到,一項項民生工程如鋼筋鐵骨,正逐步搭建起阿拉善的民生大廈,織就出一幅和諧動人的嶄新畫卷。(記者張彧、徐愛翔、何曉琴)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