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深化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通遼
2016年,通遼市以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為出發點,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推進人才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以病人利益為重,引導群眾科學就醫。制定印發了《通遼市分級診療及雙向轉診工作實施方案》,推動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主城區4所三級醫院對口幫扶9所旗縣級醫院,16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對口支援17所蘇木鎮衛生院。同時,強化“首診在社區,大病到醫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目前簽約人數達219.27萬人,簽約服務覆蓋率達66.4%。
推進臨床路徑管理。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所有二級以上醫院全部開展臨床路徑管理,同時加強臨床路徑質量管理與控制,綜合評價工作質量,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適宜的醫療服務。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病例數達到出院病例數的30%以上,患者平均住院日有所下降。
推進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立以市長為主任的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印發《通遼市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辦法》,圍繞社會效益、運行效率、服務水平等重點指標,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和分級負責的原則,強化服務監管,完善醫院內部績效考核,實行績效工資管理。2016年10月,市衛生計生委對旗縣公立醫院進行專項督查,2017年1月,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對城市公立醫院進行了2016年度績效考核。
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基本原則,堅持正面宣傳引導,完善價格改革監測機制。通過提高診察、護理、手術等項目價格,降低部分大型設備檢查、檢驗類項目價格,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于4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進展情況,7月,全市所有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實行了藥品零差率銷售,公立醫院“以藥補醫”機制被破除。
推進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建設。加強藥品集中采購,規范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嚴格落實自治區藥品、醫用耗材網上集中招標采購政策。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采購參與率達到100%、網采率達到100%。全年進行三次基本藥物制度督導,規范醫療機構藥品配備和使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配備使用金額、指標均達到自治區規定指標。
推進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加強基層基本服務設施建設,新改擴建13所蘇木鄉鎮衛生院,新建標準化村級衛生室481個,基本實現行政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并為989個嘎查村衛生室配備了健康一體機。樹立典型,確立標桿,開展“十強衛生院”“百佳衛生室”評選及基層衛生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活動,促進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規范整頓嘎查村衛生室,目前全市一體化衛生室達2555所,鄉村醫生達2977人,非一體化衛生室達1210所,鄉村醫生達1453人。年底,市政府召開了全市醫療服務體系能力建設推進大會,對“十強衛生院”“百佳衛生室”和新晉升的三甲、三乙、二甲醫院進行了授牌表彰。 (李鳳晨)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