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魯特旗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通遼
如何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如何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今年,扎魯特旗將從旗情、農情出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質增效為根本,加快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四個百萬”工程,打造現代農牧業發展新格局。
大力實施“百萬畝種植業結構調整”工程。今年,該旗將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建設高標準農田3萬畝;加大糧改經、糧改飼工作力度,調減玉米種植面積45萬畝,新增以雜糧雜豆為主的特色種植和青貯飼料種植面積100萬畝。該旗緊跟市場需求,在中部農區和半農半牧區,引導鼓勵農牧民擴大以藥材種植、馬鈴薯、葵花、食用菌、設施農業生產等為主的高效特色種植,調整特色種植面積10萬畝,重點打造烏日根塔拉農場二分場和巨日合鎮雙山子村、永新村食用菌和設施農業生產典型。同時不斷擴大優質牧草和糧飼兼用作物種植面積,由2016年的14萬畝增加到35萬畝。力爭年內中蒙藥種植加工研發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全力推進修正藥業10萬畝藥材種植和天潤10萬畝麻黃草人工培植項目建設。
大力實施“百萬頭草原黃牛”工程。今年,該旗繼續堅持“穩羊增牛”工作思路,逐步擴大草原黃牛養殖規模,在北部牧區4個蘇木鎮以自繁和舍飼育肥相結合為主,重點發展牛產業,年內牛存欄達到80萬頭,力爭到2019年末牛存欄突破百萬頭;全力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和黃牛清群改良工作,計劃布設冷配站點700個,年內完成黃牛冷配18萬頭;積極創新農區畜牧業發展模式,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要求,充分利用豐富的糧食和秸稈資源,積極推進“以農為主、農牧結合、持續增收”的農區畜牧業發展模式,新建規模養殖場22個。劃定禁養區,完成20個已建養殖場的環保減排設施配套和廢棄物綜合利用。同時圍繞304線兩側重點區域,建設高標準家庭生態農牧場100個。
大力實施“百萬只減羊”工程。為積極引導養殖戶調整畜群結構,年內,該旗將通過改良提質、精養高效有計劃地調減羊100萬只。用杜泊肉羊與本地肉羊進行雜交改良,培育自己的肉羊知名綠色品牌,年內完成3萬只羊的改良任務;做大做強特色畜禽產業。在中部農區重點發展肉驢產業,在阿鎮、查布嘎圖、烏力吉木仁、前德門、種畜場發展馬產業,在烏蘭哈達蘇木、嘎亥圖鎮北部發展草原牧豬產業;加快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進程。啟動邦杰生產鏈二期養殖場、飼料加工、冷鏈物流項目,推進河南牧原養豬、大草原驢業肉驢養殖及屠宰深加工項目建設。年內新增農牧業龍頭企業4家,總數達到32家。積極推廣蒙草“產業聯盟”、瑪拉沁艾力合作社等利益鏈接機制,發展示范嘎查村4個、示范養殖大戶100戶。持續提升雜糧雜豆、草原黃牛等一批綠色農畜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新增綠色食品認證企業2家,綠色農畜產品數量達到8個。
大力實施“百萬畝現代草牧業示范園區”工程。今年,該旗將繼續推進農牧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南部草原和人工草原資源,將南寶古遺址、荷葉花水禽濕地、南寶旅游小鎮、中來光伏等項目進行打包,加快建成集生態草業觀光、南寶古遺址文化考察、水禽濕地漫游、光伏發電展示、旅游小鎮民俗體驗為一體的現代草牧業基地。同時鼓勵支持蒙草、旭通、牧源等現代草牧業企業發展,擴建以紫花苜蓿為主的人工草地50萬畝,草地改良補播50萬畝。 (李芳芳)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