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里海關五項舉措助力新一輪東北振興滿洲里
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全面落實中央和海關總署部署,做好新一輪東北振興工作,滿洲里海關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找準供給側改革發力點,積極促進轄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展。在關、地、企的通力配合下,關區各項業務指標均實現逆勢增長,呈現向好態勢。2016年,關區進出口貿易額319.35億元,同比增長6%,優于全國整體水平(下降0.9%);全關稅收入庫34.96億元,同比增長26.89%,提前50天完成預定稅收任務;監管進出口貨物1500萬噸,同比增長9.2%;監管進出境旅客88.79萬人次,同比增長24.3%;查獲各類違規走私案件130起,同比增加17.2%。
主動融入,支持“跨境經濟”建設
滿洲里海關轄區包括內蒙古東部三市一盟,毗鄰俄蒙兩國。滿洲里海關深入落實了國務院72號文件精神,全面支持和服務“中俄跨境經濟合作區”、“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申建工作,提前開展規劃研究,依托發展需求和方向,研定適當的監管模式。支持將跨境經濟合作區定位為“中俄蒙自由貿易園區”,綜合借鑒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霍爾果斯中哈跨境合作中心、珠海橫琴跨境工業園區模式和經驗,做好經驗復制的準備工作,全面提升商品和服務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人員流動便利化水平,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供實體平臺。積極支持和引導企業依托“第三國”對俄蒙兩國在稅收、貿易管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將生產鏈移入合作區內,開展針對“第三國”的產品加工及進出口貿易等。積極支持跨境旅游產業發展,服務滿洲里市、阿爾山市、額爾古納市跨境旅游合作區申建,為沿邊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積極參與中俄蒙跨境旅游區的規劃,研究跨境旅游團組跨口岸、跨區域的監管問題。
勇脫窠臼,支持“邊貿業態”創新
研究內蒙古自治區中俄、中蒙互市貿易區聯動,將各互市貿易區定位拓展為“中俄蒙互貿區”,探索中俄蒙商品的互市流通,進一步繁榮邊貿市場。在滿洲里互貿區積極服務互市貿易區功能拓展,支持互市貿易二級分銷市場建設,逐步通過建立和完善相關稅費體系,區別商品的大宗貿易與小額零售貿易,將互市貿易區打造成俄蒙商品交易采購中心。為便利邊境地區居民生活消費和拉動旅游業發展,支持和服務額爾古納市、阿爾山市、新巴爾虎右旗等符合條件的區域申請邊民互市貿易區。正在探索以滿洲里互市貿易區、滿洲里綜合保稅區為試點,啟動“雙區聯動”改革,通過引入沿海地區優質國產商品,以綜保區“入區退稅”、互貿區“限額免稅”政策疊加,為優質國產商品對俄蒙市場出口提供優質平臺。
政策指導,支持“新興業態”發展。
支持和服務自治區跨境電商業態發展,積極探索符合發展需求的監管模式,做好配套服務。做好對接與協調,為滿洲里、赤峰、通遼快件監管中心申建、班列運郵及試點申建等工作做好服務。積極支持滿洲里市平行進口汽車試點資質申請,結合業務需求和發展規劃,提供政策咨詢服務,研定監管模式,推動業務良性發展;現階段,支持滿洲里市通過“境外備貨、境內展示”模式,發展線上線下結合的汽車展示交易業務,為平行進口汽車試點培育市場。
找準需求,支持“優勢產業”升級
全力支持和服務轄區林業、能源、冶金、化工、建材、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為發展提供海關政策支持;加強對滿洲里市木材行業的幫扶和引導,夯實“木材第一口岸”地位;支持保稅現貨交易模式政策的復制,探索在木材不入綜保區的條件下,在綜保區開展木材保稅現貨交易,建議政府將其作為開發開放實驗區“先行先試”的特定政策,提升口岸木材產業及交易層次。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保稅現貨交易監管模式,做好復制與完善;積極創新了口岸監管,探索為生產型企業定制“保證金臺賬”、“先放后征”、“匯總征稅”、“隨車進廠查驗”等便捷化通關措施。支持內蒙古森工、海拉爾農墾等產業轉型期企業赴俄蒙開展合作,承包境外建設工程,開展資源開采、森林采伐、農作物種植等投資,帶動設備、技術、標準、產品和勞務的輸出,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結合回運產品的貿易特點,充分發揮政府、行業協會作用,合力推動“回運產品”海關審價制度改革,針對“走出去”企業回運產品開展稅政調研,推動稅率調整,降低企業成本;積極探索對承包工程、服務貿易設備、物資、人員通關的便利化模式,努力將滿洲里、呼倫貝爾打造成為我國對俄蒙投資的保障基地。
簡政放權,支持“放管服”改革落地
滿洲里海關從制度變革入手,簡政放權簡化核批手續。先后對執法領域的內部審批和內部核批事項開展清理,取消行政審批10項(包括先下放后取消的審批3項),優化內部核批62項。將“兩簡”案件的辦理權限下放到各業務現場,有效精簡了手續、提高了效率、優化了營商環境。全面清理并放開進出口環節收費,無償為企業提供數據接入服務,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近1000萬元,切實為企業減負增效。主動對接“降成本”,針對小微企業推出庫存征保改革,為租賃廠房類企業節省了69.62%的加工貿易手冊保證金,大大減少了小微企業的資金占用;成功開展稅政調研,實現了對牧草暫定稅率的下調,并推動簡化進口飼草減免稅手續,為企業和廣大牧民降低關稅5%、增值稅13%全部減免。2015-2016年共減免109萬元,其中減免關稅34.5萬元、減免增值稅74.6萬元,大大緩解了國內飼草不足的困難。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