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 保持定力 爭創國家衛生城市錫林浩特再發力錫林郭勒盟
自2014年,錫林浩特市正式啟動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工作,通過全市上下不懈努力,錫林浩特市正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著她的和諧與魅力;2016年錫林浩特市“創衛”申報材料一次性通過國家審核,并在多次暗訪中受到考核組專家的一致認可、好評。
錫林浩特市“創衛”工作已經進入最后攻堅沖刺階段,全市各部門單位堅定信心,集中精力,突破難題,嚴格按照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標準和前一階段的整改意見做出詳細的整改方案,明確責任分工,抓緊查漏補缺,采取針對性措施,細化各項工作,逐條對照落實。為營造“人人參與、人人創衛”的濃厚氛圍,進一步加大督查力度,確保如期完成“創衛”目標,專訪了錫林浩特市副市長賴向華。
記者:從自然、人文環境等方面,錫林浩特市爭創衛生城市的優勢在哪里?
賴向華:錫林浩特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首都北京正北方,錫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自然環境方面,錫林浩特自然條件獨特。全市有可利用草場面積2054萬畝,動植物資源多樣,草原類型齊全,地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丘沙地草原,具備得天獨厚的畜牧業生產和發展條件。全市草原植被蓋度、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42%和5.4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7.93平方米;經濟條件方面,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28.1億元,增長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1.4億元,增長21.6%。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完成29.4億元、增長11.1%;人文環境方面,歷史文化悠久,古樸淳厚的蒙古族民俗得到較為完整的傳承,始終保持著誠實守信、開放包容的社會風尚,先后獲得全國衛生先進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法治縣(市區)、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縣級)和全區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自治區級創業型旗縣(市區)等稱號。是中國馬都核心區,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譽。2014年啟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隨后兩年又先后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形成“六城聯創”的局面,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記者:在落實爭創衛生城市的工作中,我們從哪些方面做了努力?
賴向華:錫林浩特市市委、政府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全區、全盟衛生與健康大會、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意見》,對照《國家衛生城市標準》,從優化城市環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入手,扎實推進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
健全工作機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市委、政府始終把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作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環境、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建設全面小康的重要舉措,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來謀劃,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四大班子相關領導任副總指揮,40多個部門單位為成員的創衛指揮部,下設處級領導任組長的8個專項工作組,成員單位全部成立了創衛工作機構;完善了市、蘇木鎮(場)街道和嘎查社區(分場)三級愛衛組織,制定了《錫林浩特市愛衛會各委員部門工作職責》,成員單位分工明確,任務具體,全市專職愛衛專干48人,兼職愛衛專干142人,市愛衛辦為獨立法人副科級單位,編制4人,愛衛活動經費和專項經費由市財政單獨劃撥,三年累計投入631萬元。
明確工作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市委、政府累計召開黨政聯席會議、政府常務會議、市長辦公會議20余次,周密部署、統籌協調,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扎實推進。制定印發了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目標任務分解和責任細則,將8大項40條任務逐項逐條分解,明確責任單位、任務目標及時限要求,做到責任全覆蓋、創衛無死角。2016年8月17日—19日通過國家暗訪,針對國家暗訪組提出反饋意見,在進入國家技術評估階段后,制定了《迎接國家衛生城市技術評估實施方案》,成立了市委主要領導掛帥的1個綜合組和市委常委任組長8個專項工作組,每兩天召開一次協調調度會,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強化輿論宣傳,營造濃厚創衛氛圍。群眾是創建活動的主力軍,更是創建活動的源泉和活力所在。為此,在創衛工作思路上,我們明確提出了“政府組織、社會參與、市民為主”的指導方針,堅持把宣傳發動當作首要工作來抓。制定印發了宣傳方案,開展“萬人簽名”、“萬人洗城”、“機關單位家庭衛生創建”等全民創建活動,組織以創衛為主題的“大合唱”、“文藝聯歡”“趣味比賽”等文體活動60余次,發放創衛倡議書、宣傳畫10余萬份,通過宣傳發動,1萬余名普通居民和志愿者,近200個機關單位自發參與創衛活動,清撿白色垃圾400余噸,清理垃圾15.5萬噸。
記者:在此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將工作中的難點變為爭創的亮點?
賴向華:錫市經濟社會發展發展水平與先進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城市基礎設施薄弱,鐵路、公路、信息通信等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城市建設欠賬較多,精細化、智能化管理程度不高。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資源難以滿足群眾需求,共享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冬季寒冷漫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期短。
盡管存在很多困難,但我們有信心將困難解決變成亮點。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圍繞“六個專項整治”、“七個進一步提升”,下大力氣解決與群眾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的環境衛生問題,將工作中的難點變為群眾認可的亮點。
以治理臟亂差為重點,組織實施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建成自治區首批數字化管理指揮中心,創新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推動“智慧錫林浩特”建設,嚴格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制,開設了創衛投訴熱線,并與市長信箱、“12319”城管服務熱線聯動,及時受理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精細化、高效化水平。
房產、街道、社區均成立物業管理機構,出臺10多項物業管理、獎勵扶持辦法制度,三年累計投入1.1億元對18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投入2800余萬元獎勵扶持優秀物業企業,老舊小區、棄管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明顯改善,物業管理走向標準化、規范化、市場化。
政府投入3000余萬元,新增大中型道路清掃車96輛、三輪保潔車200輛、垃圾箱800多個,升級改造公廁64座,環衛車輛全部實行封閉運行。三年累計增加環衛工人600余人,工資待遇由過去的每月1500元提高到現在的2000元,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城市主要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55.48%,機械化清雪率達76%,群眾對衛生狀況滿意率達到95.8%,均高于國家衛生城市標準。
記者:爭創衛生城市成功后將給錫市城市發展、百姓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賴向華:眾所周知,“國家衛生城市”已經成為一張十分珍貴的城市名片,對于加快城市發展、改善人居環境、樹立城市形象、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具有非常重要意義。2014年,我市正式啟動了創建國家城市工作,不僅是為了爭一份榮譽、拿一個牌子,更重要的是要為全市各族群眾創造更多實惠。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三年來,堅持新舊城區“雙輪驅動、均衡發展”,努力打造宜居宜業草原生態城市,政府累計投入121億元,實施了一批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民生城建項目。城市路網不斷優化,打通斷頭路16條,改造小街巷38條,道路拓寬改造6條,人行道鋪裝127萬平方米,完成道路罩面51萬平方米,新續建城市道路17.9公里,人均道路面積達到33.9平方米。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改建城市三水、供熱、燃氣等管線321公里,改造老舊小區34.5萬平方米,新增供熱能力800萬平方米;城區主次干道和巷道全部實現亮化,城市道路裝燈率達100%。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城市宜居水平進一步提升。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35億元,完成生態治理工程86萬畝,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2027萬畝,被評為“國家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先進集體”。完成地質環境恢復治理10平方公里、礦山排土場治理15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蓋度分別達到5.47%和42%。近三年空氣優良天數年均達到346天,位于全國、全區前列。積極創建噪聲達標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小于60分貝。
扎實推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市民健康素養進一步提升。三年來,累計投入近13億元,建成錫林郭勒體育中心、錫林浩特地區老年體育文化中心、10座籠式足球場、80套健身路徑,4所學校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投入3000余萬元,新建社區活動陣地10處,社區體育健身設施完善率達85%,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機關、企事業單位落實工作場所工間操制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38%,每千人口有近4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累計投入4億元,新建濕地公園、四號湖和提檔升級1號、2號、3號湖及植物園,依托景區公園打造健康主題公園1個,建設步道6600米、健康長廊2個。
記者:2017年新春伊始,我們將在城市建設、城市發展方面有哪些新舉措,新計劃?
賴向華:2017年,以“六城聯創”為契機,優化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推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檔升級,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充滿活力的草原城市。高起點完善城市規劃,編制總體規劃3項、控制性詳細規劃2項、專項規劃18項,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啟動編制海綿城市規劃,力爭進入全國試點城市行列。加快推進“多規合一”,推動城市規劃與產業、生態紅線、土地利用、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有序銜接;高標準加快城市建設,優化城市路網結構,修建南二環輔路,打通道路11段,改造道路3條。完善基礎設施,啟動城市綜合管廊工程,鋪裝改造人行道10條,新改建三水管網128公里。實施供熱管網整合切改、供熱管網輸出等工程,實現各供熱企業管網互聯互通。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完成老舊小區節能改造30萬平方米。采取貨幣化補償的形式,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15個,涉及被征收戶4500戶,實現城市二環內無平房的目標。加快推進錫林浩特煤礦獨立工礦區改造項目,確保完成剩余2030戶改造任務。實施重點區域綠化111.3公頃,配套實施團結大街、上海路等38條道路綠化和補植工程,綠化面積74.9公頃,打造“四季有景、錯落有致”的園林式景觀。在城市重要區域、節點建設立體迎慶花籃10處,對錫林大橋、貝子廟景區等重要城市節點進行美化亮化。不斷完善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配套,提升綜合承載能力,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記者:您對錫林浩特未來的城市發展有哪些期許?
賴向華:下一步,我們將借“創衛”東風,在新的起點上,謀求新的跨越,啟動實施城市建設、城市管理、愛國衛生3個“持續提升計劃”,爭創全國健康城市,讓衛生與健康成為全市共識和共為,廣大群眾一定會得到更多實惠。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