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市成了鄉(xiāng)親們的社保服務點錫林郭勒盟
那木吉拉老人坐在嘎查溫暖的便民店里,一直盯著柜臺上的那兩臺小設備看,不停地和鄉(xiāng)親們說,“這個小東西太神奇了,我再也不用坐車去旗里啦!”他說的“小東西”就是農信社的智能POS機+指靜脈采集認證終端,通過這個組合,農牧民不但可用社會保障卡領取養(yǎng)老金,還可以幾秒種就能完成養(yǎng)老金領取資格認證。
在錫林郭勒大草原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84個嘎查村(農牧場分場)分布在草原腹地或邊緣,生活著40余萬像那木吉拉老人這樣的農牧民。草原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冬天還會大雪封路。近年來,錫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心系農牧民群眾,2015年開始大力推進“數字人社”建設,其中就包括“社會保障卡綜合服務點”的建設,要求各旗縣市(區(qū))必須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卡綜合服務點”建設工作,對工作推進速度慢的地區(qū)定期通報。同時建立情況反饋機制,就建設進展情況、存在問題等,實行周報制度。
盟人社局工作人員赴各旗縣實地調研,并結合當地實際和需求,對人社系統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之熟悉掌握“社會保障卡綜合服務點”的內容,以便全面推廣應用。為確保建設主體明確、建設標準規(guī)范,盟人社局按照“誰建點,誰發(fā)卡”的原則,要求各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當地合作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效果良好。
經過近兩年的推廣建設,到2016年10月底,錫盟依托便民連鎖超市,已建“社會保障卡綜合服務點”897個,覆蓋12個旗縣市(區(qū))的278個行政村、567個嘎查、39個農牧場分場,安裝普通POS終端836個、智能POS終端61個,實現農牧民通過任意一家嘎查村的“社會保障卡綜合服務點”,不出嘎查村就可以享受到社保查詢、社保繳費、資格認證、待遇領取和刷卡消費的“5個不出嘎查村”的便捷服務。
“5個不出村”著力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在實實在在方便了農牧民的同時,也真正實現了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的理念。(任慧敏)
1.內蒙古社區(qū)報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qū)報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qū)報",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內蒙古社區(qū)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qū)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