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全民創衛 提升城市“顏值”通遼
自通遼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各級干部在通遼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創衛為民,創衛惠民”的原則,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解決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攻堅克難,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全市共投入創建專項資金226.5億元,重點實施了霍林河大街、建國路、勝利北路等72條街路和遼河公園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改善了城市路網結構。建設“數字化城管”信息管理系統,創新和規范城市管理執法手段。市、區兩級出資購置掃道車、垃圾壓縮車等現代化清掃清運設備,添置果皮箱5000余個。新建垃圾轉運站15座,新建、改造、購置公廁161座。投入1200萬元,著力改造金通市場、中心大市場、三角公園市場的經營環境。同時,改造老舊小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380余處。實施健康教育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園林綠化工程建設、食品安全工程建設、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社區衛生提升工程建設 “六大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專項整治、“七小”行業專項整治、職業病和重大傳染病專項整治、病媒生物專項整治“四大專項整治行動”,使群眾居住環境顯著改善。投放毒餌站5萬個,實現了毒餌站全覆蓋。
在市屬主流新聞媒體設立了“創衛健康教育知識”“行風熱線”“健康生活”“健康時間”“創衛進行時”等創衛宣傳專欄、專版;組織開展了“愛國衛生月”“創衛宣傳月”“小手拉大手”“五好小公民助力創城”“健康中國行——健康素養促進活動”“最美家庭評選”“志在同心、創城同行”志愿服務活動等群眾性創衛活動,并在全市各黨團組織、工會、婦聯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中招募創衛志愿者,激發廣大群眾的創衛熱情。廣泛利用沿街工地圍擋、窗口單位電子屏幕、出租車、公交車等宣傳載體,營造濃厚的創衛氛圍。廣大市民對創衛工作的知曉率和支持率進一步提高,形成了人人支持創衛、全民參與創衛的濃厚氛圍。
截至目前,通遼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各項指標已全部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其中,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8%;建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2平方米;鼠、蚊、蠅、蟑螂的密度均達到了國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標準B級要求;近3年未發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食品安全事故、職業病危害事故、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和因防控不力導致的甲、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建成區無煙草廣告和非法醫療廣告,控煙工作成果顯著。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