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把民生放在心頭扛在肩頭阿拉善盟
國際蒙醫醫院專家為農牧民義診。
棚戶區村民喜遷新居。
在阿拉善左旗大漠奇石文化產業園農牧民就業創業基地,40歲的薩日娜正忙著為顧客介紹她用彩線和奇石編織的項鏈。10年前,薩日娜一家響應國家退牧還林政策,搬到巴彥浩特居住,她和丈夫租了店鋪做奇石生意,收入勉強維持生活。去年6月,薩日娜搬到了旗政府創建的農牧民就業創業基地,每年可節省房租費2萬多元。省下的就是賺下的,薩日娜和丈夫一邊打工一邊做奇石生意,日子過得紅火起來。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阿拉善盟始終將民生放在發展的首要位置,大量財政支出投入民生事業,一項項民生新政、一樁樁民生實事落地生根,為安居樂業、幸福祥和的民生畫卷再添新精彩。
回眸2016利民惠民政策給百姓更多獲得感
2016年,阿拉善盟堅持惠民富民服務宗旨,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采取一系列舉措,在保障性住房、就業、醫療衛生、教育、文化事業以及飲水安全等領域,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使民生工作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2016年,全盟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平均標準和農村牧區年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622元/月和5994元/年,城鄉居民人均養老金由344元/月增至349元/月,企業退休(退職)人員月人均養老金由原來的2617.64元提高到2772.33元。全年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3213.4176萬元,社會保障提標擴面力度加大,城鄉居民醫保實現并軌,養老、低保等多項指標位居全區前列。
就業部門狠抓就業創業政策落實,去年全盟城鎮新增就業4072人,實現農牧區轉移就業3134人,為1063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283億元,帶動3155人實現穩定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2.8%。扶持建設就業創業園暨孵化基地、高校畢業生創業一條街、農牧民就業創業基地等23家,現入駐實體2950戶,直接帶動就業13000多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
2016年,阿拉善盟著力提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蒙中醫藥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全盟三旗旗級公立醫院全年累計讓利488.94萬元,參合農牧民67735人,參合率達98.2%;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標準增至45元,居民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總數19.54萬份,建檔率80.9%。
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工程,兩個旗、39個嘎查、5866人全部提前脫貧摘帽。全面完成“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累計投資52.3億元,2.68萬戶7.44萬農牧民受益。深入實施百姓安居工程,投資32.2億元實施棚改11484戶148.2萬平方米。教育部門在全區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均衡達標,教育信息化全面提升。競技體育和群眾性體育協調發展,足球改革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加快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在全區率先推行文化惠民卡。阿拉善科技館開館,接待參觀者8萬余人次。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認真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健全人民調解網絡,著力化解信訪積案。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額濟納旗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殊榮。切實提高服務效率,盟、旗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實行一體化管理,建立并聯審批、聯審聯辦機制,總申辦流程精簡40.4%,總辦結時限壓縮50.1%。
投資13億元實施52個城市建設改造項目,盟府巴彥浩特道路、景觀、生態系統等整體面貌大為改觀,巴丹吉林鎮和達來呼布鎮分別被評為國家和自治區級美麗宜居小鎮。完成阿左旗機場飛行區改造,噴氣式飛機投運通航。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惠及8924人和6.63萬頭(只)牲畜,阿右旗人民喝上了期盼已久的放心水。
展望2017多項重大舉措回應民生關切
全國人大代表、阿拉善盟委副書記、盟長馮玉臻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發言時說:做好2017年工作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共享發展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給人民更好的生活,就要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今年,阿拉善盟在盟委(擴大)會議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民全面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在做好保障基本民生兜底性工作基礎上,順應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形成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的“大民生”格局。以這一目標為引領,2017年,阿拉善將以什么樣的新作為,繪就更美更靚的民生畫卷?
2017年,阿拉善盟將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強力推進全盟提前脫貧摘帽收官階段各項工作,確保實現2個貧困旗摘帽、39個貧困嘎查村退出、5866名貧困人口脫貧目標,加強對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確保貧困發生率控制在3%以內,集中力量解決好貧困群眾的出行、飲水、用電、上網、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大力實施“人才公寓”、創業園暨孵化基地、名師帶徒工作等項目,通過引進人才促進就業、創業促進就業、技能實訓促進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00人,農牧民轉移就業3000人,技能、創業、電商培訓5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提標擴面并重,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探索因病致貧醫保兜底政策,圍繞“救急難”修訂方案、建立基金,確保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三民、孤兒補助標準增長3%~8%,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抓好37個蘇木鎮衛生院、53個嘎查村衛生室養老服務中心(站)和5個城市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建設。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動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辦學能力和教育水平,加快發展學前教育,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提升高中教育辦學水平,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優先發展民族教育,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推動醫療衛生事業全面發展,啟動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強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著力構建符合盟情的分級診療制度體系,切實改善醫療條件,提升醫療衛生專技人才隊伍建設水平,大力推進蒙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繼續實施好“全面二孩”政策。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面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籌建群藝館、美術館、演藝中心,完成盟博物館和阿拉善王府博物館展陳提升改造,完善盟、旗、蘇木鎮、嘎查村四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實施數字圖書館工程。開展第八屆中國·阿拉善文化旅游節系列精品文化活動。
確保社會安全穩定。大力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和行業安全監管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加強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監管,確保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包案和終結制度,主動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合法訴求。深入推進“平安阿拉善”建設,認真做好黨的十九大、自治區70周年大慶和盟內重大節慶活動期間的安保工作,全面提升群眾安全感。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不斷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做好優撫安置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加強民族宗教工作,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寧。(文:張彧 圖:張彧 何曉琴 斯琴高娃 閆琛琛 攝)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