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縣小額貸款“接地氣”帶動創業促就業興安盟
小額擔保貸款作為一項創業就業扶持政策,一直深受自主創業、自謀職業者的青睞。近日,記者從突泉縣就業局獲悉,為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去年,該縣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53萬元,拉動就業1412人。
突泉縣抓住“十項工程”中的創新創業工程契機,進一步落實小額貸款惠民政策,促進群眾創業就業,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部門協調配合,明確職責分工,及時解決工程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將其納入促進就業目標責任制考核指標,持續加大小額貸款扶持力度,促進小額貸款發放,推動創業就業。
政策好,還需宣傳到位
近日,記者走進突泉縣曙光循環經濟園區,在突泉縣藍萌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溫室大棚里,培育出的各種秧苗郁郁蔥蔥,每天來采摘草莓的游客絡繹不絕。藍萌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大學生返鄉創業者張鵬介紹:“現在我這育苗產業發展得很好,這一個棚子下來能賺六七萬元。畢業時,我就給人打工,2010年聽說縣里有小額貸款政策,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申請了小額貸款。這筆貸款對我太重要了!這讓我堅信當初走自主創業這條路沒有錯。”
2008年畢業于蘭州理工大學的大學生張鵬自籌資金進行果蔬種苗培育,在突泉縣小額貸款政策的扶持下,企業不斷壯大。目前,已建成標準化大棚7棟,200平方米管理房1棟,完成投資350萬元,成為了全盟唯一一家從事現代化蔬菜品種篩選、種苗培育的綜合性農業技術有限公司,年育苗總量可達300萬株。
為了使創業擔保貸款真正發揮作用,突泉縣就業局專門印發宣傳資料,并通過媒體宣傳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在大廳設立窗口公開報名,現場解答創業人員提出的難點、疑點問題。通過廣泛、持久、深入的宣傳,使得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家喻戶曉、群眾皆知,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全程透明,讓很多外出打工人員進一步了解家鄉發展變化及創業政策,激發他們在家鄉創業就業、建設家鄉的熱情。去年,突泉縣利用農民工返鄉之際進行“就業援助月”宣傳活動,深入突泉鎮、寶石鎮、六戶鎮等鄉鎮開展宣傳,搭建宣傳臺并發放宣傳材料。據統計,印發宣傳資料5000余份。
要脫貧,還需貸款給力
想辦法、找路徑、出措施,推進貸款落實,鼓勵和扶持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復員轉業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自主創業,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從優先大學生創業者、庭院經濟示范戶、青年和婦女創業典型入手,明確重點培育和典型支持的原則,分類別、分批次實施,實現“小貸”帶動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激發全民創業熱情。去年,全縣報名申請創業貸款扶持的大學生有64人,庭院經濟示范戶20人,園區創業典型12人,城鎮初始創業者和農民工359人。同時,擴展企業動態監測范圍,保證企業的穩定性。全縣現有監測企業15家,規模大、用人多,用工和崗位變化情況較頻繁,就業局每月與15家企業聯系,隨時掌握崗位變化和工人增減情況,為企業和就業人員提供對接。
惠民生,還需落實到位
“為公平公正的讓廣大創業者享受到小額貸款,年初,按照要求,縣就業局制定了《突泉縣2016年創業擔保貸款實施方案》,明確重點培育和典型支持的原則,分類別、分批次實施。首先優先對大學生創業者;其次優先入駐中小企業孵化園、電子商務園、食品工業園、春州物流園區的園區創業者;再有就是優先鄉鎮推薦庭院經濟示范戶;相關部門推薦的青年創業、返鄉農民工、婦女、殘疾人創業典型等。”突泉縣就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確保惠民資金用在“刀刃上”。突泉縣推行創業擔保貸款“首問責任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等全方位、無縫隙服務措施,優化貸款服務環境,從審批、服務、監管三方面入手,優化審批流程,建立健全貸前調查、貸中審批、貸后管理制度,做到把握風險、嚴格程序,完善發放措施,通過就業局積極與財政協調,以接續創業擔保貸款發放工作。去年,該縣共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21萬元,扶持創業327人,拉動就業1308人。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