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1免费观看网站,在线播放黄,老妇女人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在线91,日本a黄色片

人民網專訪全國人大代表、盟委副書記、盟長馮玉臻阿拉善盟

人民網 / / 2017-03-16 11:11

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

全力把阿拉善打造成為國際旅游目的地

14日,全國人大代表、阿拉善盟盟委副書記、盟長馮玉臻就阿拉善盟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創建國際旅游目的地等話題,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

記者:馮盟長,阿拉善盟作為內蒙古自治區資源富集的一個盟市,在發展能源、化工等產業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天然優勢,那么要實現經濟效益和綠色發展協調推進,我們在產業轉型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馮玉臻:阿拉善盟礦產資源豐富,資源型產業所占比重較大,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和當務之急。近年來,阿拉善盟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優化一產、提升二產、做大三產,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一是以構建高端、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工業產業體系為目標,按照園區集中、產業升級、環保達標的總體思路集中發展工業。重點推動新能源、現代化工、新興材料、新型建材、裝備制造和特色農畜產品加工“六大”支柱產業發展,著力把阿拉善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為千億元綠色生態工業園區。

二是以打造國家重要的沙產業示范基地為目標,按照規模發展、龍頭帶動、科技支撐的總體思路發展特色沙產業。立足農畜產品“小、優、特”的地方優勢,著力打好綠色、精品、高端“三張牌”,努力建成“黃河左岸、沙海之濱”烏蘭布和沙漠葡萄產業長廊和中國沙漠治理及沙產業高新技術“沙谷”。

三是以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按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總體思路大力發展旅游業。創建胡楊林、巴丹吉林沙漠、越野e族阿拉善夢想沙漠汽車樂園、賀蘭山南北寺等10個國家5A級景區,天鵝湖、西部夢幻峽谷、曼德拉山巖畫、居延海等16個國家4A級景區,加快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巴彥浩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自駕游基地,著力提升“蒼天圣地阿拉善”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四是以打造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示范基地為目標,按照有外送通道、有技術路線、有產業投資的總體思路理性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全力推進阿拉善至華中、阿拉善至上海廟等電力通道建設,加快骨干電網升級改造,配套建設調峰火電電源點,合理推進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力爭到2020年,以阿拉善為核心的清潔能源基地總裝機量達到2260萬千瓦。

五是以打造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的國際大通道為目標,按照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總體思路加快發展口岸經濟。加快推進對內對外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打通“北開南聯、東西貫通”的公路、鐵路、航空、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通道。加快構建策克、烏力吉兩個口岸,策克口岸跨境經濟合作區、烏力吉口岸跨境經濟合作區、敖倫布拉格國際保稅物流園區三個園區和阿拉善經濟開發區陸港的“兩口岸三園區一陸港”開放格局。

記者:我們知道,阿拉善盟近年來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您能給我們講講期間的經驗和做法嗎?

馮玉臻:阿拉善盟始終堅持“保護與建設并重、以保護為主”的工作方針,全面實施以“適度收縮、相對集中”為主要內容的轉移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集中。在沒有國家項目支撐的情況下,于上世紀90年代率先實施了賀蘭山退牧還林還草工程,遷出農牧民1043戶4300人;率先建立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實施了自治區唯一的黃河四級高揚程灌溉工程,將全盟失去生存條件的87個嘎查近6000名農牧民進行轉移集中安置。全盟累計生態移民3萬多人,他們離開世代生活居住的家園,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做出了巨大犧牲。

阿拉善盟大力推進國家生態項目建設,全面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草原植被覆蓋率由“十一五”末的16.54%提高到2016年的22.5%,森林覆蓋率由“十一五”末的5.04%提高到2016年的7.65%。在推進生態工程建設的同時,不斷完善促進生態自然修復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嚴格落實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輪牧制度,全盟牲畜頭數由上世紀90年代末的200萬頭(只)減少到2016年的176萬頭(只),其中農區養殖比重提高到55.6%,草原禁牧區21896萬畝,草畜平衡區3740萬畝。

阿拉善盟始終堅持科學實踐、逐步推進,適地適樹、尊重自然,適時適量、技術先行,嚴格禁牧、管理到位的做法,全面實施飛播造林重點生態工程,打破了200毫米以下降水地區不能飛播造林的定論,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連續32年實施飛播造林,累計飛播造林467.7萬畝,覆蓋度在30%以上的保存面積達到300萬畝以上,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形成長250公里、寬3~10公里的阻沙帶。全盟每年沙塵暴天數由上世紀90年代末的10~20天減少到3~9天,盟府巴彥浩特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1天,較2015年增加15天。

阿拉善盟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建成自然保護區9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3個,保護區面積占全盟總面積的7.3%。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面積由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前的36萬畝增加到現在的58.2萬畝,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胡楊林面積由39萬畝增加到44.4萬畝。按照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阿拉善盟三旗總體被劃為限制開發區域中沙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區,其中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8個自然保護區和巴丹吉林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列入自治區禁止開發區域,國土面積3.62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3.4%。

記者:阿拉善盟位于“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區位優勢明顯,這為阿拉善加強區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厚植發展優勢拓展了廣闊空間。那么阿拉善是如何運用這些利好因素,抓住發展機遇,推進開放發展和協同發展的呢?

馮玉臻:阿拉善地處內蒙古最西端,隨著臨哈鐵路、臨哈高速的開通和烏力吉口岸的開放,對外開放的優勢得到根本性提升,一舉由發展的“邊緣”轉變為開放的“前沿”。我們努力搶抓這一歷史性機遇,深入貫徹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把阿拉善打造成為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國際大通道,為國家和自治區開放戰略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一是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與絲路沿線地區和國家在公路、鐵路、航空通道方面的共商共建共享,把阿拉善建設成為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二是完善“兩口岸三園區一陸港”布局。加快策克、烏力吉兩個口岸,策克口岸跨境經濟合作區、烏力吉口岸跨境經濟合作區、敖倫布拉格國際保稅物流園區三個園區和阿拉善經濟開發區陸港的開發建設和功能提升。三是深化國際能源合作。加快創建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和近零碳排放示范基地,積極推進敖倫布拉格-華中(華東)和上海廟-山東臨沂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規劃建設中蒙那林蘇海特、額爾登布拉格煤礦坑口電廠及電力外送通道,推動構建連接俄羅斯遠東運輸大動脈、蒙古國草原之路到長江黃金水道、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綜合能源大通道。四是密切對外經貿合作。依托口岸優勢,努力把策克口岸升格為國際性常年開放口岸,引入第三方貿易合作新機制,推進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建材、林木、奇石、絨毛、果蔬等領域貿易合作,爭取實現汽車進出口、農畜產品加工、加工貿易、跨境電子商務、跨境貿易結算等口岸服務功能。五是擴大科教文衛多領域合作。進一步搭建交流平臺,擴大與蒙古國在民間藝術交流、醫療援助、蒙醫藥合作研發、公派留學、跨境旅游、科技創新等領域合作。

記者:“滄海般的阿拉善,沙海綠洲清泉,天鵝留戀金色神殿……”歌中唱到的阿拉善真是美景如畫,說到阿拉善的美景,騰格里沙漠、額濟納胡楊林都已經是享譽國內外了,馮盟長,您能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美麗的阿拉善嗎?

馮玉臻:正如歌中所唱,阿拉善自然風光壯美,歷史文化絢美,民俗風情大美,社會風尚和美。不僅有享譽國內外的騰格里沙漠阿拉善越野e族英雄會和世界三大胡楊林之一的額濟納胡楊林,還有全球唯一以沙漠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三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世界三大載人航天中心之一的東風航天城,有極富觀賞價值、廣受贊譽的阿拉善玉奇石,有“美術世界的活化石”曼德拉山巖畫,舉世聞名的黑城遺址,建于清乾隆、嘉慶年間的賀蘭山廣宗寺、福因寺,20世紀考古四大發現之一的居延漢簡以及漠西衛拉特、漠北喀爾喀、漠南三大蒙古部落文化等一大批“最字號”“源字號”“獨字號”的文化旅游資源,雄渾壯美的自然景觀和絢麗多彩的歷史人文景觀,共同筑就了“蒼天圣地阿拉善”獨有的文化印記、旅游標志和城市名片,越來越吸引著全世界關注的目光。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蒼天圣地阿拉善”,那請您介紹一下,下一步阿拉善將著重從哪些方面挖掘潛力,深入實施“旅游+”戰略,發展好旅游產業?

馮玉臻:阿拉善盟將緊抓“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難得機遇,打響“蒼天圣地阿拉善”旅游品牌,下大力氣補齊旅游發展“短板”,厚植旅游發展優勢,走全域化、綠色化、市場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努力把阿拉善建設成為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一是優化旅游總體布局。將阿拉善放在全國、全內蒙旅游發展“大盤子”中統籌謀劃和布局,著力構建大沙漠、大胡楊、大航天、大居延、大民俗、大健康國際旅游目的地,打造“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上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二是增加旅游有效供給。突出抓好國家5A和4A級景區建設,完善旅游廁所、驛站、交通設施配套,培育一批風格各異的旅游功能區,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構建“智慧旅游”支撐體系,著力增加“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等旅游有效供給。三是抓好旅游融合發展。實施“旅游+”戰略,著力發展文化研學游、工業科普游、航空體驗游、沙漠探險游、自助自駕游、大眾觀光游、休閑度假游、健康養生游、鄉村牧區游,從“做足春季、做優夏季、做精秋季、做活冬季”入手發展四季旅游,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促進農牧民致富增收。四是加強旅游宣傳營銷。緊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加強跨境和區域旅游合作,用足用活盟內盟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大力開展旅游宣傳營銷,提升“蒼天圣地阿拉善”知名度和影響力。五是優化旅游發展環境。以改革的精神,完善“1+3”旅游綜合管理和執法體系,建立健全旅游全要素保障、全方位監管、全天候服務體制機制,助推阿拉善全域旅游提速擴量、提質增效。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閱讀延展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