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農牧業產業鏈“接二連三”動作快通遼
今年,通遼市在構建農牧業“接二連三”(與二、三產業對接)產業鏈、價值鏈上謀求創新突破。將繼續堅持轉變原糧活畜輸出方式,推進農畜產品就地加工、高端化生產、精細化制造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壯大農畜產品加工業集群,使之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重點推進梅花生物、黃河龍生物等玉米加工龍頭企業,突出玉米全株全產業鏈條,加快由加工型向制造型轉變,由制造初級原料向酸、糖、醇、膠、藥等高附加值產品轉變,實現產品高端、生產環保、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重點扶持科爾沁牛業、谷潤肉業等肉牛龍頭企業,提高牛肉分割標準和工藝規范,擴大冷鮮肉銷售和牛肉出口份額,提高肉牛加工比重和深加工水平。重點提升藥材種植、加工、研發、醫療應用的規模和水平,打造拳頭產品,建設全國蒙醫藥核心區和示范區。力爭2017年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70億元,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2%。
瞄準鄉村休閑旅游、電子商務兩大主攻方向,大力實施“旅游+”“電商+”“生態+”戰略。把建設特色村鎮和田園牧歌綜合體作為發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內容,重點打造各類主題農村牧區精品線路和旅游節點,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游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游企業,豐富“農家樂”“牧家樂”等產品業態。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牧業行動,推進信息通訊網絡進村入戶,開展農村牧區電子商務強旗強縣創建活動,促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支持農牧民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設旗艦店、專賣店并開展網絡直銷、網上訂貨等批零業務,把電商產業打造成為農村牧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大力扶持農戶和農民合作社,讓農民群眾自己干、自己闖;引導進入農村牧區一二三產融合的新型經營主體、社會資本,與農民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繼續推廣股份合作型、合同訂單型、服務協作型、流轉聘用型等聯結模式,以及蒙草抗旱“產業聯盟”、邦杰公司“6合1”等創新模式。2017年,力爭農企緊密型利益聯結比例達到60%,農牧民來自產業化收入的比重超過50%。(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郭洪申)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