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作基礎 “進”為方向 “新”獲進展錫林郭勒盟
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15.3億元,同比增長3.9%,高于全區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居第二位,排位上了一個位次;
農村牧區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188元,增長7.9%,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去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錫林郭勒盟委、行署深入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推進農村牧區改革發展,把“穩”作為基礎,把“進”作為方向,推動農牧業關鍵領域發展實現新突破、再上新臺階,“三農三牧”工作取得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新”獲進展,加快推進了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
“農牧業的基礎地位絲毫不能動搖,農村牧區的工作力度絲毫不能減弱”。2016年,從“減羊增牛”的開局良好,到總投資20億元的大莊園一期建成投產,再到“錫林郭勒羊肉”榮獲中國馳名商標,這不僅是農牧業生產取得的新進展,也標志著我盟向現代畜牧業強盟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
截至去年底,全盟農牧區畜棚累計達到1244萬平方米、畜圈累計達到2666.5萬平方米。面對天然飼草大面積減產的實際,去年共爭取上級抗災資金1.03億元,累計儲備飼草20億公斤。
大力發展避災型畜牧業,切實用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把“金鑰匙”破解難題,再造新優勢,加速推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我盟在引進優質進口種牛的同時,進一步穩步推進黃牛改良、穩定總播面積、優化種植結構,畜牧業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農牧民收入實現了新突破。去年,全盟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區第三位,實現了連續十一年位居全區前五位。
錫盟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理念,在認真總結上一輪草原補獎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印發了《錫林郭勒盟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指導意見(2016-2020)》和《實施方案》;扎實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設項目,完成人工飼草基地6萬畝、圍欄封育41.8萬畝,建設暖棚32.3萬平方米、儲草棚3.8萬平方米,投入中央資金8820萬元;全年完成草原建設總面積181.9萬畝、草原鼠蟲害防治面積917.3萬畝;西烏珠穆沁旗草牧業試驗試點取得積極進展;生態保護紅線初步劃定,使我盟的生態保護建設取得了新成效。
去年,全盟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08家,實現銷售收入182.3億元,完成增加值70.6億元,同比均增長8.8%。通過繼續開展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生產追溯產品102.6萬件、2214噸。年內新認定自治區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并淘汰了一批經營規模小、帶動能力弱的企業,做到了龍頭企業的有進有出,同時推進了“龍頭企業+農牧戶”機制的建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錫盟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投入資金15.6億元,多倫縣、正藍旗、鑲黃旗、蘇尼特左旗、阿巴嘎旗5個區貧旗縣摘帽,90個嘎查村退出貧困行列,實現了21382人脫貧,脫貧攻堅工作開創了新局面。
“如今,當你走進我們的鄉村、嘎查,看到柏油路、小廣場、健身器,文化室、衛生室、活動室,小別墅、自來水、戶戶通,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正鑲白旗星耀鎮東倉村黨支部書記殷項海說。
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去年以來,我盟堅持城鄉統籌,大力推動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提檔升級,隨著“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任務基本完成,農村牧區公共服務水平和基礎設施條件發生顯著變化,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呈現出新面貌。
讓咱老百姓的心里更踏實。去年,太仆寺旗土地確權試點工作基本完成,涉及154個行政村、125.9萬畝(占總面積的99%)土地,3072戶、9518位農民重新獲得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有效維護了農牧民的切身利益。與此同時,多倫縣、正鑲白旗等旗縣土地確權各項工作也得到了穩步推進。
截至目前,全盟共認定家庭牧場468家,規范合作社達到420個、創建示范社112個。我盟不斷培育農牧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同時,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草原確權承包和水利、林業、供銷改革及國有林場、農墾改革都取得了新進展,農村牧區改革邁出了新步伐。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