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文明祭掃成主流興安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對清明的描寫。每到清明時節,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哀思。
清明節不僅是我們緬懷先烈、祭奠親人、追思古人的節日,更是我們弘揚傳統文化,重溫賢良古風的重要方式。清明節前,盟民政局按照民政部“3·20”清明節祭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要求,以“文明祭掃 平安清明”為主題,下發了今年全盟清明節祭掃工作方案,號召并鼓勵群眾參與和支持綠色文明祭掃。
立足于清明祭掃安全、文明低碳祭掃,烏蘭浩特市組織開展了文明祭祀宣傳活動。通過新媒體宣傳倡導文明祭祀,采取敬獻鮮花、植樹綠化、清掃墓碑、誦讀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倡導居民們在公墓、烈士陵園等場所祭掃時,樹立環保意識,遵守公共秩序,服從管理安排,不破壞草地樹木。倡導節儉、安全祭祀,不在馬路旁、小區內、公園、廣場等場所擺放祭品、焚燒紙錢,倡導郊游、踏青、放風箏等健康的節日生活方式。
3月30日至4月1日期間,全盟六個旗縣市紛紛組織開展多種形式清明祭祀先烈活動。
3月30日,某部隊全體官兵、科右前旗德伯斯學校部分師生共同來到德伯斯蘇聯紅軍烈士墓開展祭奠活動,緬懷先烈,寄托哀思。在紀念碑前,官兵、師生們共同向烈士敬獻花圈,肅立默哀,深刻緬懷革命先烈,表達對他們的敬意和哀思。
4月1日,團突泉縣委積極動員各級團組織廣泛開展“傳承革命精神,弘揚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清明節系列活動。各單位部門團員青年260余人為烈士們敬獻花籃,深切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表達團員青年繼承革命遺志,共筑中國夢想,建設文明突泉的堅定決心。
……
除了傳統的清明祭祀和掃墓活動,新媒體時代,祭祀也從線下走到了線上,通過選擇鮮花、上香、點燭或留言等形式,寄托思念。
烏市鐵西街青松社區在4月1日組織社區內留守兒童和五老人員開展了網上祭祀革命先烈活動,同時觀看了影片《周恩來》。通過上網獻一束花、發表一篇感言,來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和崇敬之意。鐵西二小五年級學生姜蕊是第二次參加社區組織的網上祭祀革命先烈活動,她說:“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靠老一輩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時候,要始終牢記革命先烈!今年社區組織的網上祭掃活動讓我們多了一份像先輩致敬的機會。”
綠色、文明祭祀方式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在清明節這一天追思親人、緬懷英雄,固然需要儀式感,但更重要的是在儀式背后“不忘過去,把握現在,還有對美好將來的期待”的實質。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