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節男護士李健:一樣的“天使心”通遼
圖/本報記者 郝曦暉
5月12日,又一個國際護士節到來。近代護理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被稱為“提燈女神”,護士節因紀念她而設立。傳統觀念里,護士大多是溫柔、勤勞的女性醫務工作者。隨著時代的發展,白衣天使隊伍不斷壯大,男護士,逐漸成為這個群體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5月10日下午,記者來到通遼市醫院,走近90后手術室“護士先生”李健,聽他講述有關男護士的快樂和煩惱。
一臺手術,從術前訪視、接患者出病房,到建無菌臺、調配設備、建立靜脈通路、心電監護、血壓監測、手術期間護理、清點手術物品、用藥輸血、設備供應……到核查物品數量、檢查設備是否完好,手術完成后,再到等候患者蘇醒,安全送回病房。可以說,護士是最先走進手術室,也是最后一個離開的人。“在很多人眼里,手術室里只有醫生和麻醉師,很少有人注意到護士的存在……”手術結束,當他疲憊地推著患者走出手術室,卻很少能聽到患者家屬一聲“謝謝”。“剛參加工作那會兒,還真有些不適應”,“小哥們兒”聚到一塊,各種“豪情壯志”,李健心里說不出的滋味……
李健是通遼市醫院第一個男護士。2010年,他從通遼職業學院五年制高級護理專業畢業,全班五十多名學生,到畢業時,僅剩下6名男同學,工作后,從事護士工作的,只有他和另一名男生。
“扎針”是護士必須熟練掌握的技能。實習期間,無論使用教具,還是找同學、家人練,李健早就胸有成足,沒想到,卻幾次被“以貌取人,不給機會”,他倍感尷尬。一次,患者家屬喝了酒,見是男護士給父親扎針,當時就急了,嘴里說著難聽的話,還上前給了李健幾下。兒科實習時,看到女護士輕聲細語地哄著患兒,與家長拉著家常,他有些失落,不太敢上前……
李健參加工作不久,在一次由外傷引起的胸科手術中,患者已經開胸,突發心律不齊、室顫,心臟近乎停跳。緊急時刻,只能靠人工進行側臥位心肺復蘇,操作難度大,特別耗體力。李健和麻醉師連續操作了一個多小時,筋疲力盡,生生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搶”了回來,直到患者心律恢復正常,手術才繼續進行。那一次,他特別自豪,感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體會到存在的價值”。漸漸地,對于護士工作,他逐漸從不適應,慢慢習慣到熱愛了……
現如今,手術對設備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男護士的占比很低。經過多年的發展,男護士越來越受到歡迎。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機械故障,男護士動手能力強,出現問題,一般都能及時處理解決。“手術室沒小事,有事就是大事。單從體力上來說,做心肺復蘇、搬抬設備,男護士都占有明顯優勢。遇到特殊情況,應急能力、心理素質,明顯好于女護士。合理分配男女護士的工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加強協作,手術室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會明顯提高。”手術室護士長陸紅敏告訴記者,護士的一個“大夜班”就16個小時,一個班上七八臺手術,也都是平常事兒。有的連臺手術下來,要二十幾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下臺,對體力、耐力、心理承受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一臺較大型的手術,手術之前的準備工作,至少需要三四個小時。護士要對手術患者的情況了如指掌,標記、核對手術部位,遇到有壓瘡、皮膚破損、潰瘍的,及時進行處置,盡可能消除一切不可控因素。難度特別大的,醫院需要備用多個手術方案,而護士就要配合方案準備多套器械和物品。幾十至上百根手術縫合針、七八十塊乃至更多紗布要反復清點……手術中,還可能出現崩針或器械掉配件的可能,最小的眼科手術縫合針只有2毫米,不管是在床上、被里、地面、衣服,或粘在鞋底上,護士們經常為了一根針或一個小螺絲,趴在地上尋找幾十分鐘,直到確保臺前、術后的手術物品數量一致,器械完好。耐心、細心,擁有責任心,是每個護士必備的基本素質。
李健說,一名合格的護士要堅守“慎獨”精神。無論有沒有人看到,都要有原則,嚴格、自律,一絲不茍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比如建“無菌臺”,只要有一點點疏漏,他們都要重新操作。發現疑似污染的器械、紗布等手術物品,一定會立即更換或扔掉。“護士最重要的是有‘醫者良心’,做到問心無愧。我不想因為工作疏忽,回家都不能安心睡覺……”工作后不久,李健被選為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質控組組長,獲得了醫院“優秀護士”稱號。
工作中,護士值夜班時,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甚至有醉酒的家屬不聽勸阻,直接沖到手術室,強行拉大夫作手術的。緊急情況下,李健幾次接到女護士求助,半夜趕到醫院。女同事們說,“自從手術室來了男護士,遇到急事、難事,感覺心里不那么慌了……”還有一次,一名艾滋病患者需要做闌尾炎手術,李健擔心一位懷孕的女護士心理壓力過大,便主動要求護理這位病人。
在通遼,做心臟手術的患者不算太多,不久前,通遼市醫院成功完成一例。手術持續八個小時,李健全程參與。其實,早在幾天前,他就已經開始準備工作了。手術成功后,患者家屬送來錦旗。看到上面寫著“服務熱心周到”,護士們歡欣雀躍。一面小小的錦旗,寥寥幾個字,讓李健他們體會到護士工作的價值,“病人能成功救治,得到病患的認可,是我們最大的安慰,再苦再累也值得……”李健說,護士工作,就像手術器械上的一枚螺絲釘,盡管不起眼,卻又必不可少。
業余時間,李健喜歡畫漫畫。今年4月,他的卡通人物漫畫被印成畫冊和海報,發放給市民。“醫院、手術室對于普通人來說,似乎很神秘。我希望能通過這種輕松、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晦澀難懂的醫學知識,展示給大家。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工作,緩解病患和家屬心理上的壓力……”李健說。
目前,通遼市醫院手術室已經有了3名“護士先生”。他們與女護士一樣,耐心、細心、有愛心,也用男子漢堅實的臂膀,扛起越來越重的責任……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