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的“恐龍之鄉”――二連浩特二連浩特
新華網
/ / 2017-05-31 23:58
1893年,在中亞考察之行中,著名地質學家奧勃魯契夫來到二連鹽池,首次發現恐龍化石。1922年,美國紐約自然博物館成立的“中亞考察團”在二連進行考察發掘,首次發現了恐龍蛋化石,拉開了二連恐龍動物群研究的序幕。近百年來,先后有俄、美、瑞典、前蘇聯、加拿大、日本、比利時、意大利等國的古生物學家來二連進行科學考察,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二連盆地的恐龍化石生物群是晚白堊紀恐龍生物群的代表,恐龍化石種類多、分布廣、保存完好,反映了晚白堊紀恐龍生物群的主要特征。
從1893年到現在,二連浩特陸續發現恐龍化石10余屬種,主要有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等。所發現的恐龍化石以植食性種類居多,包括蜥臀目、鳥臀目和鐮刀龍目,主要代表有古似鳥龍、似雞龍、阿萊龍、鷹龍、姜氏巴克龍、錫林郭勒計爾摩龍、甲龍、楊氏內蒙古龍、美掌二連龍等。特別是2005年發現的世界最大的竊蛋龍類恐龍――二連巨盜龍,長近8米,高5.5米,改變了科學界對于恐龍向鳥類演化的傳統理論,為中國古生物界研究鳥類起源作出了巨大貢獻。二連巨盜龍的發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07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2008年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