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地村“社會組織+”服務模式助推產業融合發展赤峰
紅山區紅廟子鎮西水地村位于赤峰城區東部紅山腳下,西鄰紅山文化遺址景區和紅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鄰紅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典型的近郊村。近年來,西水地村整合各項區域發展優勢,為促進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轉型升級,探索了“社會組織+”服務模式,開啟了各項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2015年,西水地村依托李家灣原有果園基礎,高標準規劃建設了沿河800畝果品種植園區。為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果品種植規范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西水地村成立了“綠賽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進適合本地生長的“寒富”蘋果品種,流轉本村土地800畝。同時,成立專業服務隊,定期對果樹栽培種植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指導,并搭建果品銷售電商平臺,積極開拓果品外銷市場,為果農構建了“產前、產中、產后”全程跟蹤服務體系。目前,合作社已吸納會員120戶,全村果品種植面積突破2200畝,園區各項基礎配套設施全部建成后,預計年均利潤總額將突破1200萬元,實現了西水地村由傳統產業向新型綠色發展道路的成功轉型。
西水地村距離市區中心不足10公里,特別是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村莊環境愈加整潔優美,各項基礎設施條件日益完善,而城市游客渴望回歸自然消遣休閑的愿望又日漸強烈。藉此,西水地村大力實施了鄉村旅游“一帶一線”戰略,依托果品種植園區,規劃“鄉村休閑農業觀光帶”,設計“體驗式”“訂單式”休閑農業項目,實現農業產業增值;借助紅山旅游資源,規劃了“自駕、騎行鄉村短途旅行線”,拓展了趙記老酒古法釀造展示館、滑雪場、農家樂等鄉村旅游資源,打造“紅山文化第一村”品牌。為了將各項旅游要素聚集起來,實現抱團經營,西水地村成立了“鄉村旅游協會”,定期組織會員開展鄉村旅游宣傳推廣、資源配置、技術指導、信息咨詢、行業自律、法律援助等服務活動,搭建起經營者與市場溝通的橋梁,提升西水地村鄉村旅游整體實力,使鄉村田園變為城市居民的觀光園、休閑園、體驗園、采摘園,使農家產品變為旅游商品,讓青山綠水變成了金山銀山。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本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增加,為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以實現“產城融合”發展為理念,西水地村成立了“就業服務站”,為分流農村富余勞動力開辟了新途徑。與紅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緊密銜接,一方面詳細了解企業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動態掌握本村勞動力資源狀況,搭建起村企勞動力供需平臺。同時,定期為村民組織開展勞務技能和相關知識培訓,有序組織本村600余名勞動力就近進園區務工就業,獲得穩定工資收益,促進了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
西水地村通過探索“社會組織+”服務模式,使廣大農戶走上了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提升了服務業發展檔次,實現了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拓展了農民增收渠道,優化了產業結構,為實現各項產業融合發展注入了持續推動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