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1免费观看网站,在线播放黄,老妇女人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在线91,日本a黄色片

“幸福的日子越過越帶勁兒”通遼

通遼日報 / / 2017-07-06 13:44
行走在庫倫旗大街小巷,一幢幢錯落有致、綠樹掩映下的新民居,成為公路兩旁的風景;一條條干凈整潔、縱橫有序的水泥路通村到組,便利了村頭百姓;一陣陣香甜清新的瓜果徐徐...

萬人安代有看頭。仇玉敏 攝

草原書屋成為牧民學習技術的“加油站”。呼日樂巴特爾 攝

廣場舞舞出幸福生活。魯麗超 攝

幼兒園里歡樂多。劉書宇 攝

茫汗藝術團自編自演當主角。

校園里的那達慕。呼日樂巴特爾 攝

行走在庫倫旗大街小巷,一幢幢錯落有致、綠樹掩映下的新民居,成為公路兩旁的風景;一條條干凈整潔、縱橫有序的水泥路通村到組,便利了村頭百姓;一陣陣香甜清新的瓜果徐徐飄香,洋溢著幸福的味道。村民喝上了純凈的自來水,住上了新房,看上了有線電視,用上了互聯網,上學、看病不再難……用水泉鄉石灰窯子村養著扶貧牛脫了貧的鄧洪亮的話說:“政府處處為咱們老百姓著想,這日子過得越來越帶勁兒了,要是擱在以前,這么好的日子想都不敢想吶。”

2016年以來,庫倫帶領和依靠全旗18萬各族人民,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綠色立旗、文化名旗、旅游強旗、科教興旗”發展戰略,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積極推進安居幸福、產業致富、基礎改善、民生保障、生態保護五大工程,勵精圖治,務實進取,廣袤的山鄉大地,處處呈現出“萬馬奔騰為民生,誓讓百姓笑開顏”的溫情景象,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翻看庫倫發展的成績單,一份漂亮的民生答卷令人振奮,見證了庫倫人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2016年,全旗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011元和9170元,分別增長8.5%和8.3%,全旗187個行政嘎查村水泥路通暢率達到100%,改造危土房2131戶,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200萬元,安置新增就業1405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89萬人,新農合參保人數達到11.69萬人,共有建檔立卡5149戶12856人口以“一對一”“一對多”形式結對幫扶……一串串無聲數字的背后印證著一個生動的事實:重視民生,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在這里,已成為每一名黨員干部心系群眾的自覺行動。

“現在,我們農村可不比城里差。”

“以前,村里沒有一條像樣兒的路,到鎮上趕集,來回得走一天。現在好了,政府給我們修了水泥路,出個門方便多了。”扣河子鎮哈達圖村計青春說,他的話不僅道出了群眾的心聲,也表達了百姓的感激之情。

近年來,庫倫旗把修路作為改善民生的大事要事來抓,一屆接著一屆干,山區交通狀況得到改觀。旗交通運輸局局長董輝告訴記者,為徹底解決群眾出行難題,在每年實施各類交通項目的同時,編制了全旗公路建設規劃。去年,建成通村水泥路342公里,完成嘎查村街巷硬化1692公里。今年,還將計劃完成全長36公里的扶貧公路和全長97公里的國道505庫倫至扣河子公路升級改造項目,將極大改善西部山區的交通狀況。

如今,一個個干凈整潔的村莊在湛藍天空的映照下格外美麗,平坦的通村路、入戶路把家家戶戶串聯起來,同時也串聯起群眾的幸福感。為了讓群眾享受更好的生活,該旗還實施了蘇木鄉鎮(場)幼兒園、文化大院、標準化村級衛生室建設等一批關乎百姓冷暖的實事好事,每個村里,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大院等公共場所一應俱全,昔日泥濘貧瘠的窮鄉僻壤變成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歡樂園。

今年,該旗按照“一鎮一特色,一鎮一風情”的思路,鼓勵各蘇木鄉鎮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推進建制鎮建設,年內每個建制鎮投資不少于1000萬元,著力完善鎮區基礎設施,重點實施扣河子鎮、額勒順鎮、格爾林3個市級重點鎮村建設,打造環境良好、風格獨特的特色小鎮。進一步完善和鞏固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成果,補齊短板,建立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長效機制,廣泛開展“文明村鎮”“美麗庭院”和“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充分調動群眾共建共管的積極性,力求美麗鄉村管得好、護得長、美得久。

水泉鄉南溝村黨支部書記慶賀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家的好政策為農民帶來了新希望,村里人住上了新房、接上了寬帶、開上了小汽車,便民超市也開到了家門口。現在我們農村可一點兒也不比城里差。”

談起生活的種種變化,庫倫旗老百姓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話語間流露出對家鄉的熱愛和依戀,這正是庫倫旗關注民生、重視民生、改善民生的最生動體現。

“學校變化越來越大,我們越來越愛上學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庫倫旗堅定不移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大氣魄、大手筆進行重教興學,全旗各中小學校的校容校貌與教學設施設備時刻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去年10月,庫倫旗順利通過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旗督導檢查評估驗收。全旗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與民族教育協調發展,一個不斷完善、充滿生機的教育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學校的變化越來越大,有了塑膠跑道,建了各種球場,上課還可以看視頻、聽音樂呢。”庫倫一中高二(4)班阿娜爾興高采烈地介紹自己的校園。

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宇、鳥語花香的校園環境、規范整潔的塑膠跑道、先進精密的教輔器材……走進庫倫旗的各中小學校,都會被優質的教學環境所吸引。

幾年的攻堅,促進了庫倫教育的公平、均衡、協調發展,庫倫旗把教育難點做成了民生亮點。“我們從外地來這兒打工,本以為孩子入學是個難題,沒想到,校長告訴我不管從哪里來的學生都可享受同樣優質的教育。我家孩子第一次來,看到漂亮的校園,就喜歡上這兒了!”在紅旗小學,一外來務工人員因孩子讀書問題得到解決深感滿意。

現在,不管城市還是鄉鎮,辦學條件都得到了切實有效的改善,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庫倫旗加速改善農村牧區學校的教學、功能庫室、圖書、就餐、住宿、飲水、衛生間、取暖等條件,各中小學的計算機室、音樂室、美術室、實驗室、圖書室等配備齊全。目前,全旗小學和初中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為5.1平方米和6.4平方米、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為10.9平方米和11.7平方米、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占有值為3027元和3276元、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為10臺、生均擁有圖書量為20.6冊和28.5冊。

“前幾年,各個學校發展不平衡。現在,我們補齊了短板,為了孩子們能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成長,我們付出再多也值了。”庫倫旗教體局負責人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

此外,為了打造書香、魅力、特色校園,庫倫旗堅持特色發展優先,立足地域文化傳統,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扣河子學校修身立德文化、庫倫三中綠色生態文化、茫汗中心校安代傳承文化、哈爾稿中心校蒙古長調傳承、回民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文化等特色校園的打造,有效提升了辦學內涵,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讓城鄉教育不斷走向優質發展之路。

“歌聲笑聲多了,健身運動的多了,民風也更淳樸了。”

“以前我們農閑時間只能在家看電視或者串串門、打打麻將,現在我們村也有文化大院了,家里沒活兒的時候,我們都來這兒扭秧歌,老熱鬧了。”扣河子鎮窩鋪坑村村民楊素花說起村里的變化,不禁喜上眉梢。

近年來,庫倫把文化作為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點睛之筆,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廣泛的群眾基礎,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出臺給力舉措,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用實踐描繪出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育民的一幅幅和諧生動畫卷。

目前,庫倫各基層文化站、嘎查村(社區)文化室在內的文化設施全部免費開放,草原書屋、惠民講堂、遠程教育站點已實現各嘎查村(社區)全覆蓋,新建的4座地面數字電視發射基站讓3萬戶、10.5萬農牧民群眾收看到了清晰穩定的地方電視臺節目。在此基礎上,還啟動實施了基層文化建設“12345”工程,現在,全旗已有文化大院196個。

“這些文化大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讓庫倫旗城鄉歌聲笑聲多了,鄰里糾紛少了;健身運動的多了,賭博酗酒的少了,民風也更淳樸了。”該旗文化館館長陳憲萍說。

今年,庫倫以“守望相助·亮麗北疆”為主題,廣泛、深入、持續開展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群眾性文體活動,并突出抓好專題文藝展演、圖片成就展、民歌比賽、知識競賽、書畫作品展、全民健身等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群眾性慶祝活動,共精心組織相關活動140余場,在全旗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的群眾性文體活動格局,讓廣大群眾在活動中不斷提高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為打造綠色庫倫、文化名旗提供強大的文化滋養。

同時,“文化下鄉”作為庫倫旗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項重點,也使得廣大農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質得到大幅提高。全旗各文藝團體積極開展“送戲下鄉”“文化惠民”“和諧庫倫”等文藝宣傳活動,每年下鄉演出1000余場。一個個近在咫尺的大舞臺,讓群眾在家門口圓了文化夢,盡情地享受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

“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和硬實力,二者缺一不可。發展就是為了民生,發展的成果更要惠及萬千百姓。”這是旗政府旗長張玉璽經常說的一句話。

隨著眾多基礎性民生項目不斷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推進,民生短板不斷補足,點亮萬家民生燈火,讓全旗18萬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更有獲得感。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閱讀延展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