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共享單車”來啦赤峰
去年9月20日,中心城區公共自行車系統投入運營,3500輛自行車成為市民綠色出行的便捷方式之一。近日,市民發現,新城街頭巷尾又出現一批綠色共享單車。一時間,這些“小綠車”引起市民廣泛關注,并已經有不少市民租車騎行。
3天累計用戶7000人
近年來,共享單車在一些大中城市迅速走紅,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提供便利。然而,對于赤峰市來說,共享單車尚屬新生事物。
何為共享單車?簡單點說,它是為市民提供騎行服務的自行車,與城區正在運營的公共自行車最大的區別是不需要固定站點租、還車。
記者經多方打聽,聯系到了共享單車投放單位——內蒙古子牙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人員張先生介紹,6月30日開始,他們在新城沃爾瑪超市、赤峰二中、富興嘉城小區、金帝大廈、眾聯廣場等人員密集地區陸續投放了500輛標注“子牙單車”字樣的自行車。這些自行車的租用方式為:用微信“掃一掃”,掃描車子上的二維碼進行實名認證,并交納199元押金,便可租車使用,租車押金可隨時退還。自行車租用費是每半個小時收費5角錢,還車時將車子鎖好,停放在不影響市民正常通行的地方即可。
截至7月3日上午,平均每天每輛車使用頻率為1.5次。該公司系統平臺顯示,在存押金用戶3000余人,如果加上已退押金的人數,3天時間累計用戶達7000多人。
半年內計劃投放1萬輛
張先生說,赤峰是內蒙古子牙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自治區范圍內投放共享單車的第一站。預計7月10日左右,公司將在新城再投放500輛自行車。按照赤峰城區百萬人口來計算,在半年時間內,中心城區投放10000輛自行車。屆時,整個城區將實現共享單車全覆蓋,達到平均每萬人100輛自行車。目前,共享單車進駐赤峰的相關事項,公司正在與市里相關部門洽談。
“小綠車”亮相街頭引起了市民和網友的熱議。“共享單車確實挺方便的,隨處可租,到處能還。”新城李女士體驗了共享單車后提醒,“這種車子每半小時就會收費,大家還車時盡量檢查車鎖是否鎖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扣費。”網友“春秋”說:“我們的大赤峰真是越來越好。”網友“老逗”:“綠色環保,方便出行,大赤峰讓我們重回自行車時代。”
在人們對共享單車紛紛點贊時,有人則客觀地提出了中肯建議。網友“弘吉剌中軍帳”直言:共享單車的確給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而這一新生事物的出現,需要得到大家的共同支持和呵護。最近看到許多城市的共享單車被砸、被毀、被棄,確實令人心痛。因此,提高民眾的道德意識,規范公民的道德行為,是共享單車走得更遠的前提和基礎。”
共享單車應有序發展
記者通過關注其他媒體相關報道了解到: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顯示,去年有近20家企業投放了約200萬輛共享單車,而今年預計投放總量極可能接近2000萬輛。共享單車井噴式發展,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大城市涌現,但其肆意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一方面車子被盜、人為肆意損壞、報修率高等問題讓企業遭受損失。有報道稱,一家企業在市場投放1.2萬輛自行車,不久后,90%的車子丟失,公司半年損失300多萬元。另一方面,在個別城市,共享單車擠滿街道“泛濫成災”飽受詬病,而且報廢的自行車堆積成山,沒有建立配套的回收措施,給城市環境帶來沉重負擔。
業內人士坦言,交通擁堵成為常見的“城市病”,選擇自行車出行備受市民青睞,為共享單車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吸引眾多企業蜂擁而至,其中不乏有盲目跟風的投資者。近期,兩家成立不滿一年的共享單車公司相繼倒閉,企業“短命”映射出了共享單車市場無序發展的現狀。
相關人士建議,對赤峰來說,共享單車剛剛出現,其他城市的“前車之鑒”為本地敲響警鐘,應該規范共享單車行業,促使其健康發展。對運營企業來說,要根據城市發展合理投放自行車數量,并加強日常維護和管理,避免車子占道影響他人通行;管理部門應該借鑒先進地區管理經驗,劃定車子停放區,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防止共享單車“野蠻生長”,同時還要建立懲戒機制,規范市民用車不文明行為。與此同時,市民也要愛護共享單車,不要亂停亂放,共同維護城市文明形象。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