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黃旗脫貧攻堅共圓小康夢錫林郭勒盟
鑲黃旗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按照人員不變、政策機制不變、力度不減、標準不降的原則,在鞏固提高脫貧成果的同時,抓好今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完成。
認真落實“五個一批”措施。對有勞動能力的新增和返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脫貧44人,占28%;易地扶貧搬遷脫貧79人,占51%;發展教育和資助政策脫貧13人,占8.4%;社會保障兜底脫貧19人,占12.3%。由旗直部門單位、蘇木鎮、嘎查三級選派優秀干部,組成駐村工作隊,用真情融入群眾,把扶貧作為責任和擔當,堅持不脫貧不脫鉤,全面完成各項幫扶任務。探索創新扶貧新模式,堅持試點先行,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和合作經濟體,全面推廣資產收益型扶貧模式,提高貧困戶收入。積極推廣“菜單式”產業扶貧模式,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宣牧則牧、宜商則商、宜游則游,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捆綁實施各類扶貧項目。落實好60個嘎查的規劃、項目、干部到村到戶工作,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原則,推廣擔保貼息、先建后補、以獎代投、“菜單式”等項目建設模式,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扶貧龍頭企業+貧困戶”的股份合作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等多種產業經營措施,提高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大統籌整合使用項目資金力度,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投入扶貧開發,形成“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資金投入格局。年內投入“風險補償金”500萬元,發放貸款規摸5000萬元以上;積極與保險公司合作,開展履約保證保險機制,有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生產因災補償問題;發揮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利率低的優勢,探索“公司+農戶”和“統貸統還”等模式,提高貧困戶貸款比率。按照“脫貧不脫幫扶”的要求,繼續對已脫貧牧民開展幫扶,鞏固提高幫扶成效。
切實解決貧困人口的就業創業問題。通過招商引資爭取引進1家大型服務業或勞動密集型產業,拉動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創業機會。繼續實施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去年幾個部門聯合辦的毛氈手工技術培訓效果非常好,有的牧民已經通過這門手藝自食其力,擺脫貧困。開展勞動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讓貧困牧民有一技之長,使他們有能力就地就業和外出務工。敞開創業孵化園大門,健全創業支持和服務體系,鼓勵引導讓有創業意愿和能力的大學生、牧民工返鄉創業興業,讓雙創活力點燃貧困牧民的致富希望。
健全行業精準扶貧配套政策。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加快構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1+N”政策體系。開展健康扶貧工作,繼續對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實行“四提高、兩降低、一取消”傾斜政策,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醫療救助對象看不起病的問題。做好教育扶貧,為符合要求的職業教育學生發放助學補助,低保家庭大學生每人每年1萬元資助政策覆蓋到所有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家庭。加強社會救助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將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全部精準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抓住自治區發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和實施“旅游+”戰略機遇,將專項扶貧與旅游扶貧結合起來,高起點規劃旅游扶貧點,大力開發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旅游產品。積極爭取擴大電商扶貧試點范圖,利用電商網絡平臺和物流體系,推廣綠色農畜產品,拓展銷售渠道,讓更多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