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縣產業扶貧激活一方經濟帶富一方農民烏蘭察布
在扶貧攻堅進入決勝關鍵階段,商都縣針對不同貧困對象,因戶施策、一戶一策,采取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帶動型、“菜單式”扶持型、村集體經濟輻射型和光伏扶貧型四型模式,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落地,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商都縣立足當地農畜產品資源優勢,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不斷做大做強和延伸豐富“一粒薯、一袋糖、一籃菜、一瓶酒、一頭牛、一口豬”“六個一”綠色農字號產業和品牌。眼下,全縣已培育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8家,發展農民合作社565家。同時,通過訂單合同、土地流轉和服務協作構建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人口增收。依托藍威斯頓、佰惠生糖業、樂耕食品、綠娃、鑫磊等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全縣種植馬鈴薯48萬畝、甜菜15萬畝、蔬菜13萬畝,葵花、油菜籽、燕麥、雜糧雜豆等33萬畝。初步測算,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帶動貧困戶4900余戶近1.5萬人,人均增收1500余元。企業發揮技術、設備優勢,采取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培訓、統一收購、統一服務“五統一”方式,為農戶提供全程服務。佰惠生糖業有限公司在為甜菜種植戶墊付部分生資費用的同時,農機具補貼在國家補貼基礎上提高1/3,對貧困戶甜菜收購價每噸提高2%,受益貧困戶600余戶2500余人,人均增收800余元。
“菜單式”扶持型。“正當人們為缺少澆水灌溉流動資金犯難時,貼息貸款救了急,真可以說是雪中送炭。”大庫倫鄉滑家村村支書龐學工每當說起這事兒仍然激動不已。商都縣圍繞“六個一”主導產業,通過“政府備菜、部門配菜、貧困戶點菜”方式,對有能力、有意愿發展產業的貧困戶進行扶持,制定產業扶持名錄和獎補標準,采取先建后補、先種后補和先養后補的方式,提供貼息貸款1500元和“三到村三到戶”扶持資金補貼1500元,滿足貧困戶產業發展多樣化需求。目前,全縣有1萬余名貧困人口發展“菜單式”種養業,累計發放扶持資金955.65萬元。同時,積極開展金融貸款扶持,給建檔立卡9000余戶貧困戶發放貸款9769.1萬元。
村集體經濟輻射型。在“萬企幫萬村”活動中,商都縣大力開展村企合作,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一是整合資金注入奧淳酒業公司,按8%實行保本分紅,68個重點貧困村可穩定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6萬元;二是佰惠生糖業公司設立甜菜種植基地獎勵資金168萬元,對甜菜種植在1500畝以上的村給予獎勵;三是希森薯業公司設立馬鈴薯種植基地獎勵資金20萬元,支持種植馬鈴薯在5000畝以上的七臺鎮東坊子村等4個行政村發展集體經濟,以此來帶動輻射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光伏扶貧型。今年全縣光伏發電將達到5.475萬千瓦。目前,項目前期工作已完成,建成投產后可帶動2000余戶貧困戶增收。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