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1免费观看网站,在线播放黄,老妇女人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在线91,日本a黄色片

庫倫旗:“黨建+”工作模式讓藍圖變實景通遼

/ / 2017-08-25 13:13
旗衛計系統黨員義診小分隊深入貧困村對建檔立卡戶開展免費送醫活動。    究竟什么是“黨建+”工作模式,讓大家如此交口稱贊?記者在通遼市庫倫旗采訪時,

旗農牧業局農業黨支部技術員深入綠洲脫水蔬菜基地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杏樹洼村黨支部網格員正在調解土地糾紛。

六家子鎮達林稿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孫長偉在藥材基地檢查板藍根的生長情況。

旗衛計系統黨員義診小分隊深入貧困村對建檔立卡戶開展免費送醫活動。    究竟什么是“黨建+”工作模式,讓大家如此交口稱贊?記者在通遼市庫倫旗采訪時,“黨建+”這個新名詞在黨員干部和群眾口中頻頻被提及。

  “推行‘黨建+’工作模式,就是要把黨的建設融入到經濟社會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構建以黨建為引領、統籌推進各項事業發展的新機制。”庫倫旗委書記門德白乙拉說。

“黨建+”走進百姓家

“額大爺,你這血壓太高了,這兩天是不是累著了?”

“嗯吶,在家里干了點活,又喝了點酒。”

“額大爺,血壓這么高,酒千萬別喝了,我給你開點降壓藥,你去藥房免費領取,記得每天都要吃呀!”

“太謝謝了!太周到了!”

8月21日,庫倫鎮元寶山村衛生室擠滿了村民,庫倫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再次來到了村里為村民開展健康扶貧義診活動。

“這是我們衛計系統推行的‘黨建+健康庫倫’工作中的一項活動,由黨員干部帶頭不定期開展‘進農村,送溫暖;進社區,送服務;進企業,送政策’的‘三進三送’活動。目前已經為5000余人次開展了免費義診,讓利群眾30余萬元,深受廣大群眾歡迎。”隨行的旗衛計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離開元寶山村,記者來到了六家子鎮達林稿村,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孫長偉正在藥材基地檢查板藍根的生長情況。

“現在貧困戶最關心的就是怎么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穩定脫貧增收致富!這也是我們村黨支部努力的方向。”孫長偉說,達林稿村黨支部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以“黨建+合作社+黨員示范戶+貧困戶”的模式,發展板藍根等中藥材種植。黨員帶頭,引領貧困戶以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統一種植經營,以土地分紅和收益分紅的方式來發展中藥材產業。

“看到我們黨員帶頭流轉土地,帶頭種植藥材,村民就覺得心里有底兒。”孫長偉說。目前,村里的10名黨員、5戶貧困戶、5戶農戶加入了合作社,種植板藍根2000畝、菟絲子700畝,預計畝收入可達1000元。

“黨建+”是行動先導

2016年7月,在庫倫旗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旗委書記門德白乙拉提出了牢固樹立“黨建+”理念,強化“大黨建”意識,堅持“統籌抓”理念,把黨建工作同經濟發展、脫貧攻堅、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協調推進,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把黨組織的教育、管理、監督等基本職能滲透到各項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各項任務的完成都有黨員的身影和奉獻,把黨建工作貫穿各項工作全過程。

“順利完成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新理念,讓全旗各級黨組織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躬耕不輟種好‘責任田’,敢抓敢管堅守‘主陣地’,不斷強化黨的自身建設,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凝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磅礴力量。”門德白乙拉介紹。

思路決定出路。為將思路轉化為實際行動,經過半年多的反復調研,周密完善,今年年初,庫倫旗出臺了《“黨建+”工作實施方案》,深入實施“黨建+系統工程”,由旗委統一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具體指導,各級黨組織負責實施。

采取“1+9+N”工作模式,全面推行“黨建+”工作,“1”即黨建;“9”即“黨建+工業經濟、現代農牧業、文化旅游、脫貧攻堅、依法治旗、科教興旗、民生保障、城鎮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9項重點任務;“N”指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亮點工作、創新工作。

方案出臺后,庫倫旗各基層黨委第一時間成立了“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主體責任、強化工作保障。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迅速行動,按照“1+9+N”的模式,跳出黨建抓黨建,融入中心抓黨建、創新理念抓黨建,對方案中涉及的共性內容、亮點工作和創新工作,研究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具體實施方案,努力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將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

“黨建+”用效果說話

“‘黨建+’工作必須要見人、見事、見成效。”門德白乙拉充滿信心。

如今,《“黨建+”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已經半年,在蕎麥花開的季節,“黨建+”工作模式已經滲透到全旗的各個領域,處處都涌動著黨建引領發展的熱潮。無論在農村,在社區,在企業,還是在貧困村、貧困戶家中,到處活躍著黨員干部忙碌的身影。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一個夏日的午后,在庫倫旗三家子鎮三家子村一處院落里,一位老人拉著國網庫倫旗供電公司運維檢修中心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們的手,眼含熱淚深情的吟唱著。

老人叫梁秀英,是村里的五保戶。老人和服務隊結緣是在年初的一個平凡的工作日,服務隊隊員們結束了檢修工作,聽說附近有個獨居的老奶奶,生活不便,就決定順路去看看。這一順路,就順出了一段故事。打那以后,服務隊經常“順路”到梁奶奶家,挑水、買菜、劈柴……梁奶奶從此再也沒自己交過一分錢的電費。

“他們就像我的家人,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幫我照應著,我給他們東西也不要,我只能用歌聲來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了。”梁秀英老人激動地告訴記者。

這只是運維檢修中心共產黨員服務隊開展“黨建+服務三農”工作的縮影。采訪中,記者記下了這樣一組數據:每天29個工單,一個月就是近900個,其中7成以上都是表計以下的服務:客戶的燈壞了,五保戶的家電出故障了……這些瑣事只要工單到了,服務隊隊員們就立刻出發,哪怕表計以下的故障不是服務隊的工作范疇,但是服務隊只要去了,該解決的問題照樣幫忙解決。為此,服務隊專門設置了便民服務柜,備好節能燈、開關等小設備,無償提供給用電困難的客戶。

年初以來,運維檢修中心共產黨員服務隊“黨建+服務三農”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同樣,六家子鎮杏樹洼村開展的“黨建+社會穩定”工作也是效果凸顯。

“這回滿意了!我們兩家再也不為土地的事兒吵架了。”

“是啊!真是謝謝村網格員的幫助協調,徹底解決了困擾我們兩家很久的土地糾紛!”

在杏樹洼村南側的地頭上,曾經因為土地糾紛矛盾不斷的劉憲景和陳會終于握手言和了。

幾年來,劉憲景和陳會兩家因為耕地、林地邊界不清發生了多次爭吵。村里多次調解都沒有效果。今年,兩家再次發生沖突,就在兩家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的時候,村里的網格員黃波發現兩家的矛盾并及時上報到鎮綜治中心,鎮綜治中心第一時間協調兩個相關村主要領導和鎮司法所、土地所、派出所等相關部門,及時趕到現場,經過查找臺賬、實地丈量和有理有據的勸說,兩家最終同意各退讓一步,握手言和。

“我們村以前在綜合治理、社會穩定方面一直不理想,像這樣的問題時有發生。現在好了,通過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一切問題都解決了。我們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和諧村了。村黨支部也由原來的4顆星、三類黨支部,晉升為現在的9顆星、一類黨支部了。”村黨支部書記馬九玲向記者介紹。杏樹洼村以“黨建+社會穩定”為統領,在創新社會管理,推進網格化建設過程中,注重把有調解能力的黨員安放在網格上,把有能力的網格員發展為重點培養對象,經過黨組織有意識的帶動和培養,使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不斷發揮,服務路徑不斷拓寬,黨組織建設在社會治理中的引領和帶動能力得到提升。

一件件鮮活的事例彰顯著“黨建+”工作模式給庫倫旗經濟社會帶來的可喜變化;一組組詳實的數據記錄著“黨建+”工作模式給庫倫旗經濟社會帶來的驕人業績。

庫倫旗農牧系統立足實際,圍繞“黨建+現代農牧業”這一主攻方向工作,全面推廣“黨組織+黨員中心戶+協會+龍頭企業+養殖戶”“黨組織+合作社+養殖戶”等模式,發展集中連片蕎麥核心種植區10萬畝,輻射帶動全旗蕎麥常年種植面積32萬畝;引進基礎母牛1萬頭,培育基礎母牛標準化養殖示范村10個,引進基礎母驢1萬頭。

庫倫旗衛計系統制定了“黨建+健康庫倫”工作實施方案,開展了名企、名院、名醫、名藥、名業蒙中醫藥產業“五名”工程。目前,蒙醫院PCR實驗室開工建設,6個蘇木鄉鎮衛生院蒙中醫館基本建成,新建了國家級名蒙醫工作室1個、市級名蒙醫工作室3個、旗級名蒙醫工作室4個。開展了家庭病房、健康體檢、簽約管理、治未病“四服務”活動,開展家庭病床373張,服務56人次;為全旗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體檢8359人次,查病3735例;開展貧困人口免費健康管理和簽約服務12500人次;開展治未病服務1138人次。

庫倫旗住建系統大力推進“黨建+綠色宜居城市”工作模式。實施3處棚戶區改造項目工程,涉及改造戶222戶,房屋改造面積約2.3萬平方米;制定和完善城市供水、供熱、排水管網規劃,對現有市政供水、供熱、排水管網進行改造。改造供水管網11.6公里,新建雨水管網4.3公里;在鎮區新建標準水沖式公廁24座,每萬人擁有公廁達到4座;對鎮區31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改造,改造面積1.2萬平方米,把鎮區內41棟單位樓納入外墻保溫改造范圍,改造面積12.5萬平方米,實現外墻保溫全覆蓋;完成鎮區小街小巷改造90余條,實現小街小巷全硬化。

六家子鎮力促黨建“1+9+N”工作模式快速落地生根,見到實效,結合全鎮工作重點、發展需要,在“加N”上找準黨建與重點工作的銜接點、結合點、落腳點,實施“黨組織+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來完善扶貧體系,構建扶貧模式,探索群眾增收新路徑;實施“黨組織+社會綜合治理”的方式維護社會穩定,守護一方平安和諧;實施“黨組織+合作社+黨員示范戶+貧困戶”模式促結構調整多點開花,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實施“黨建+龍頭企業+農戶”的方式拉長畜牧業產業鏈條。

“黨建+”,創造性開展黨建工作的有益探索,讓黨旗在庫倫大地飄揚,無論哪里都能感受到黨組織的強大力量,讓一個個藍圖變成了實景。( 牧人 景洋)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閱讀延展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