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旗:農牧民純收入五成靠養殖業通遼
僅僅用了2年的時間,庫倫旗茫汗蘇木蘇日圖嘎查村民王金花家的肉牛已從2頭增加到15頭。不僅脫了貧,而且還還清了外債,正向小康生活邁進。王金花說:“我家的好日子靠的是黨的好政策。”
近幾年,庫倫旗全力推進農牧業供給側改革,有計劃、有組織地為養殖戶提供各種服務,推動全旗養殖業快速發展,農牧民養殖效益也成倍增加,養殖業實實在在成了農牧民“摟錢的耙子”。
2017年,庫倫旗委、旗政府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確定了“南驢北牛”和“穩肉羊、擴肉牛、增肉驢、抓五小”的總體思路,大力調整牧業結構改革。投放貼息貸款4000萬元,按照每頭牛發放貸款4000元標準,新增基礎母牛1萬頭,全旗肉牛存欄量達到33.5萬頭,存欄基礎母牛20.1萬頭,出欄肉牛11.9萬頭。投放貼息貸款5000萬元,按照每頭驢貸款5000元標準,新引進基礎母驢1萬頭,全旗肉驢存欄規模達到6.2萬頭。利用國家已墾草原項目,按照畝均投資160元標準投資1100萬元,建設優質牧草基地6.88萬畝,實現基地品種優良化、結構合理化、布局區域化、種植規范化、生產標準化。財政投資50萬元,通過每畝給予專用青貯種子補貼100元標準,重點建設青貯示范基地5000畝,帶動全旗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以“調品種、擴規模”為手段,通過建設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種羊場,改良肉羊品種,提高品質和效益。全年新建1個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新建1處種羊場,全旗肉羊存欄保持78萬只、肉羊出欄達到35萬只;積極發揮扣河子鎮羅家杖子村和先進蘇木龍王廟東嘎查生豬養殖小區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加強防疫、改良、技術指導等服務,引導農戶發展生豬科學養殖、規模養殖,年內實現生豬存欄42萬頭,出欄32萬頭。結合精準扶貧工作,以2017年脫貧戶為重點,通過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以及為生產戶提供雞鴨鵝雛等方式,大力發展養兔、養雞、養鵝、養鴨、養蜂等“五小”養殖,讓農牧民得到真正的實惠。上半年,預計養殖業收入將占全旗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董貴)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