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舊風 易陋俗 換新貌通遼
千人簽字承諾儀式。
“移風易俗我們在行動”活動現場。
“道德模范好媳婦”獲得表彰。
為道德模范頒獎。
不久前,科左后旗查日蘇鎮渾特嘎查的村部廣場上聚滿了來自四鄰八鄉的村民,他們正在參與著一場特殊的承諾儀式。村干部和村民們紛紛拿起筆在《移風易俗承諾書》上簽下名字,許下“宴席簡辦、不收禮金”的承諾。活動現場上,渾特嘎查黨支部書記謝建華感慨道 :“近些年咱們農村收入是增加了不少,可是各種宴請實在太多了,隨禮錢得占年收入一半以上,大伙都爭相辦席導致了惡性循環,殊不知這樣造成了多大的浪費!”
該嘎查貧困戶馬占良就是這種陋習的受害者,前些年老父親患上癌癥,為了給父親治病從親戚朋友借了十幾萬元的外債,一直沒還上,原本一年經濟收入就只有兩萬多元的家庭,再加上各種名目的隨禮錢,更加重了負擔。說起隨禮錢馬占良顯得有點激動:“大家都鄉里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不隨禮吧,說不過去;隨禮吧,真是隨不起了。這幾年收成不好,隨禮就占去很大一部分,如果村上以后升學宴等少辦點,能省下不少錢,再加上政府的幫扶,我就能早點脫貧了。”近年來,農村辦升學宴、生日宴、喬遷宴等鋪張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講排場比闊氣的陋習逐漸抬頭,加重了村民的經濟負擔,這樣的“面子工程”對貧困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且嚴重阻礙他們的脫貧路。
查日蘇鎮是后旗今年推進移風易俗活動的典型鄉鎮,鎮黨委書記布仁吉力根介紹說:“我們把推進移風易俗和脫貧攻堅有效結合,積極通過廣場舞隊等民間自發性藝術組織、各嘎查微信群、嘎查茶話會等為載體,使群眾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并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簽約承諾、定期評比等一系列活動,用百姓身邊典型的榜樣力量引導群眾。就渾特嘎查以前亂擺宴席鋪張浪費這一塊,每戶平均年支出一萬六七千元,經過移風易俗的持續深入,農牧民思想意識提高上去了,全鎮大約省下近2000萬元,這也助力了脫貧攻堅。”
該鎮黨委深刻認識到移風易俗開展的重要性,不單是針對亂擺宴席鋪張浪費現象,還聚力向封建迷信、亂扔垃圾、賭博、不贍養老人等鄉風文明“痛點”集中開展“宣戰”,樹文明鄉風專項行動,重點開展以“群眾評、鄉賢論、榜上亮”為主要方法的道德評議活動,設立恥辱榜、進步榜、光榮榜,讓不文明現象曝光,并專門設立推進移風易俗專項資金,定期表彰一批先進典型、先進家庭和好人好事。“我明顯感覺到我們嘎查亂擺宴席鋪張浪費的現象變少了。”說起渾特嘎查的變化村民馬玉和說道,“就像一下從人情債中解放了一樣,反正村民們都簽字承諾了,我們得說話算話,說到做到。”像馬玉和一樣的大多數,村民也都表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形成文明節儉新風尚,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后旗結合脫貧攻堅工程,重點在農村牧區實施“移風易俗”改革,減少減輕農牧民人情消費。將該旗查日蘇鎮渾特嘎查作為示范村,開展“移風易俗,我們在行動”主題活動,通過修訂村規民約、村民承諾簽名、組建紅白理事會、評選移風易俗示范戶、好媳婦好婆婆、公益之星、模范黨員等載體,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村風民風明顯好轉,有效遏制大操大辦等惡俗。在示范村開展簽名承諾儀式暨全旗活動啟動式上,全旗各蘇木鎮場副書記、宣傳委員也都到場觀摩了活動。此項活動既得到農牧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又破解了“移風易俗”改革難題,該嘎查被通遼市文明辦確定為全市“移風易俗工作示范點”。
移風易俗工作不是一時興起,也不能一蹴而就。該旗從2014年起在農村牧區廣泛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大行動,解決各地存在的打牌賭博風、大操大辦風、封建迷信風、薄養厚葬風、家族宗派風等問題,提倡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提升農村牧區社會文明程度。設計制作“反五風”宣傳展板和海報,組織“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主題文藝團體巡演活動,通過創編接地氣的文藝節目,加強宣傳。2015年,又在全旗開展“十進農家·圓夢行動”主題活動,分別從“民生工程進農家,圓幸福夢”“政策理論進農家,圓發展夢”“醫療服務進農家,圓健康夢”“科技培訓進農家,圓創業夢”“精準扶貧進農家,圓致富夢”“法律宣傳進農家,圓平安夢”“志愿服務進農家,圓家庭夢”“群眾文化進農家,圓歡樂夢”“文明新風進農家,圓和諧夢”“清潔行動進農家,圓宜居夢”等方面入手,整合全旗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發展,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此項活動覆蓋全旗19個蘇木鎮場、283個嘎查村(分場),惠及30余萬農牧民,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評為創新工作案例。2016年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該旗開展了以“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美麗庭院、最美村莊、最美志愿團隊和衛生示范街”為主要內容的“五美一示范”評選創建活動,宣傳普及健康文明新生活理念,引導貧困地區群眾摒棄陋俗陋習,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培育創建鄉風文明示范村。全旗有79個嘎查村被評為市級文明嘎查村、18個嘎查村被評為自治區級文明嘎查村。該旗文明辦主任綦智慧說:“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揚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形成節約光榮、鋪張可恥的良好風尚,把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才能把全旗的新風正氣樹起來,通過精神文明建設來助推脫貧攻堅工程。”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