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潤別立鎮:讓農畜產業循環圈轉出“真金白銀”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雙豐農畜產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收割楊樹彬種植的青貯玉米。 閆琛琛攝
近年來,阿左旗巴潤別立鎮圍繞耕地基礎,大力扶持引進養殖企業,建立起“公司+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探索以養帶種、種養結合的循環發展產業模式,讓種養雙方成為緊密的利益聯接共同體,使農畜產業連成的“循環圈”活起來、轉起來,轉出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我種的150畝青貯玉米現在正在收割,今年收益還不錯,我比較滿意。”讓阿左旗巴潤別立鎮圖日根嘎查種植戶楊樹彬滿意的不只是自家青貯玉米的豐收,更多的是他今年不用再為雇人收割玉米、跑市場聯系買家而著急上火。“往年每到收割青貯玉米的時候就犯愁,自己找工人不說,還得跑市場聯系收購的人,特別麻煩,但今年就省心了,當地企業上門‘一條龍’服務全部打包,價格也很合理,我們農民不吃虧。”楊樹彬笑著說。
今年,阿拉善盟雙豐農畜產品有限公司在巴潤別立鎮建設了大型肉牛養殖場,隨之,青貯玉米需求量大幅增加。“當初我們在巴潤別立鎮建場主要就是考慮到這里青貯玉米種植量較大,成本相比其他地方要低一些。”雙豐農畜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俊本告訴記者,公司在收購青貯玉米時農戶幾乎什么都不用管,不僅免費收割還按照市場價收購,農戶就等著過磅后收錢就可以了,一畝地給農戶節省了80多元的收割、運輸費用。
目前,楊俊本經營的養殖場已經購進3000多頭肉牛,日消耗青貯玉米達4.2噸,他告訴記者,就近購進飼料不光降低了時間、運輸成本,而且喂養新鮮飼料能夠增加肉牛體重,且肉質較好,符合中高端市場要求。
據了解,巴潤別立鎮目前青貯玉米種植面積約1萬畝,年產青貯4萬噸。當地政府根據種植結構特點,因勢利導,引進大型肉牛、肉羊養殖企業,就地消化青貯玉米,從而發展循環經濟,形成循環產業鏈。
下一步,雙豐農畜產品有限公司還將繼續購進肉牛,形成存欄5000頭、出欄5000頭的規模,同時帶動青貯玉米、優質牧草種植1000畝,屆時將產生有機肥2400噸,可用于發展優質綠色農業,讓農畜產業“循環圈”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據測算,僅楊俊本經營的養殖場就可以帶動飼草種植戶戶均增收6000元。
“巴潤別立鎮圍繞9萬畝耕地的發展基礎和潛力,深挖農業附加值,大力扶持已經引進的肉牛、肉羊養殖企業,打造高標準示范養殖區。”阿左旗巴潤別立鎮掛職副鎮長任酒仟告訴記者,青貯玉米飼喂牛羊,有機肥料還田增加土地肥力,養殖企業減少運輸成本,種植戶降低種植成本,這種以養帶種、種養結合的循環發展產業模式將輻射帶動周邊農牧戶增收,形成種養結合、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循環產業鏈。記者閆琛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