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戈壁駝業興 駝鈴聲聲幸福來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大力發展駱駝產業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
阿右旗政府與中國畜牧業協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一帶一路”駱駝科技、產業與文化國際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駱駝產業發展大會
國內外專家圍繞“讓駱駝科技、產業與文化沿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騎駝射箭
擠駝奶
中小學生參觀駱駝博物館
豐富的駝產品深受國內外游客青睞
駝產品生產車間
中國畫駝第一人富豐玉
牧民阿拉騰烏拉家的駝奶療養基地
近年來,阿右旗立足旗情實際,深入結合重點生態項目的實施和后續產業培育,切實把駱駝產業同沙草產業、旅游產業作為農牧民轉移轉產的支柱產業,逐步建成集駱駝規模化養殖、駱駝產品系列開發、駱駝原生態飼草料種植、駱駝文化旅游為一體的規模化發展示范基地,在推動駱駝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9月23日至25日,“一帶一路”駱駝科技、產業與文化國際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駱駝產業發展大會在阿右旗召開。來自俄羅斯、印度、蒙古、哈薩克斯坦、韓國、加拿大等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國內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從事駱駝產業代表共300余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大會圍繞“讓駱駝科技、產業與文化沿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主題,從駱駝產區的養殖政策、駱駝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駱駝產品的開發、駱駝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及駱駝產業的發展模式等方面展開了深入探討。
阿右旗是全國雙峰駝存欄最多的地區之一,也是阿拉善雙峰駝核心區,雙峰駝存欄總數5.3萬峰,占全國的20%、全盟的45%,被譽為“駝鄉中的駝鄉”。近年來,阿右旗把駱駝產業同沙草產業、旅游產業作為農牧民轉移轉產的支柱產業,按照“科學發展、合理布局、提高品質、打造品牌”的發展原則,成功舉辦了首屆阿拉善萬峰駱駝文化節、第三屆中國駱駝大會等節慶活動,創造555峰駱駝同時參賽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建成全國首家駱駝研究院、首家駱駝產業科技園及全區首個駱駝良種繁育基地,被命名為全國雙峰駝研究基地。建成自治區首家以駱駝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內蒙古駱駝文化博物館,大力弘揚駱駝精神,傳承駱駝文化、蒙古族養駝習俗,如祭駝、賽駝、駝具制作工藝等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適宜駱駝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和長期發展中積淀的駱駝文化底蘊,為阿右旗駱駝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走進阿右旗駱駝產業科技園內的內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000噸駝乳制品生產車間,只見工人來往穿梭,一道道生產線高速運轉,正在加緊生產罐裝液態奶。“這6000噸駝乳制品生產線的建成對于壯大地方經濟實力、促進駱駝種質資源保護及產業開發利用、帶動一方百姓就業增收將發揮重要作用。就按年收購1000噸原駝奶保守來計算,可實現產值5700萬元,繳納稅金285萬元,帶動牧民增加駝奶收入2000萬元。”該公司董事長陳鋼糧告訴記者。
阿右旗通過“政府扶持、龍頭企業帶動、科技創新、農牧民參與”的“四輪驅動”,現已形成了“科研院所+企業+合作社+養殖戶”的駱駝產業化經營方式和產、學、研聯動互補的合作模式,使駱駝產業發展的富民效益初步顯現。目前:該旗引導扶持成立駱駝養殖專業合作社17家,培育擠奶駝養殖戶207戶,年產駝奶500噸,建成駝奶療養所2家,年接待療養群眾2000余人次,產值達60余萬元。養駝戶達780戶,從事駝產業農牧民2500余人,年人均增收近1萬元。
“我們合作社養了380多峰駱駝,其中有70峰奶駝,平均每天產駝奶70公斤,毛收入2100元……”阿右旗旭輝駱駝養殖農牧民合作社理事長謝海兵談到駱駝養殖興高采烈。根據阿右旗畜牧部門測算:一峰奶駝日均產奶1公斤,按最低60元/公斤的銷售價格來計算,一峰奶駝年收入在2.1萬元左右,除去30%的成本,純收入也在1.5萬元左右,養殖效益遠遠高于傳統養殖業。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萬里古駝道又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駱駝又煥發出全新的價值。阿右旗將以駱駝科研課題做支撐、駱駝產品研發為重點、龍頭企業帶動為主導、駱駝良種繁育基地為示范、駱駝專業合作社和農牧民生產為基礎,通過正確引導、合理規劃、政策扶持,形成科研、良種繁育、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在2020年,全旗雙峰駝數量穩控在6.5萬峰,能繁母駝比重提高到40%,累計發展專業合作社20家,培育規范雙峰駝家庭生態牧場250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1家,盟級龍頭企業1家;年生產加工鮮駝奶3000噸、生產加工精細分割駝肉1000噸、加工駝絨200噸、出欄成年駱駝0.65萬峰,駱駝產業總產值突破5億元,建成全國駱駝產業研發生產基地。
未來,阿右旗駱駝產業將以“雄駝”般高昂的身軀、矯健的步伐,為全旗農牧民走出一條“升級換代”的致富之路,為打造內蒙古北疆亮麗風景線上的璀璨明珠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王永鋼/文阿右旗新聞中心/圖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