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光村里好風光興安盟
村民發展庭院蘆花雞脫貧致富
鮮花裝扮美麗新村
紅光村全貌
綠樹掩映,碧水環繞,村美民富,鄰里和諧……走進突泉縣杜爾基鎮紅光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來到紅光村一個農家小院里,庭院和大棚內的各種蔬菜長勢喜人,推開屋門,更讓人驚訝,這和以往記者見到的農家小院大不一樣,能容納20人寬敞的餐廳,干凈整潔的廚房,標間臥室窗明幾凈。
見到記者一行,今年42歲的農家小院女主人穆永俠告訴我們,她家的房子是去年修建的,從房屋到院落都是嚴格按照開辦農家樂標準進行施工的,打造成了集餐飲、住宿于一體的農家樂飯莊。
建設和諧秀美鄉村,不僅要村容美、生態美、庭院美,更要讓農民生活美。紅光村,按照“菜單式扶貧、配菜式服務、靶向式解困”扶貧總體思路,以產業扶貧為重點,發展勞務經濟,實現職業農民向技術工人轉變;完善種養設施,實現大田經濟向庭院經濟轉變;建設養殖基地,實現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培育鄉村旅游,實現傳統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通過四個轉變,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致富。
目前,紅光村已建成農家樂1處,家庭旅館3家,即將建設家庭旅館13家。農家樂現已安排貧困人口就業3人,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元;在企業務工貧困人口14人,每人每月可增收1700元;組建綠化養護隊、清潔衛生隊、建筑安裝隊等,就地轉化閑置貧困勞動力,共安置貧困人口40余人,每人每月可增收3000元以上。紅光村還為全村74戶貧困戶建設冷棚9000平方米,每戶可平均增收500元。(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胡日查 高敏娜)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