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1免费观看网站,在线播放黄,老妇女人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在线91,日本a黄色片

跨越崛起看赤峰赤峰

內蒙古日報 / / 2017-10-18 10:27
10月12日,住建部公示了2017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縣城和城鎮擬命名名單。赤峰市榮登“2017年國家園林城市”公示榜……

                                  國家森林城市生態宜居。

                                  生態水系扮靚赤峰新城。

                                  公路交通四通八達。

                                    星羅棋布的牧家樂園區。孫國樹 攝

                                   碧波蕩漾的達里湖景區。

                                       翠色欲流的貢格爾草原。

                                    歷史文化厚重的召廟景區。

                                     “海峽兩岸一家親”那達慕大會。

                                    寧城縣經濟林成為扶貧的重要產業。 胡曉明 攝

                                  技能培訓讓農牧民脫貧有了一技之長。 額日敦都仍 攝

                                  赤峰嘎查村便民服務站實現全覆蓋。 韓彩云 攝

                                  赤峰至京沈高鐵喀左站客運專線首榀箱梁架設成功。

                                  赤峰保稅物流中心赤滿歐專列整裝待發。

                                     節水人工牧草成為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新產業。  

金秋時節,赤峰市喜事不斷。

9月15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翁牛特旗榮獲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稱號。至此,赤峰市的“放心農業”向全球市場遞出一張靚麗的經濟名片;  

9月23日,阿魯科爾沁旗通用航空機場舉行預驗收儀式。經過一年零九個月的建設,機場的各項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創造了華北地區民航系統通用機場建設的“第一速度”;

10月12日,住建部公示了2017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縣城和城鎮擬命名名單。赤峰市榮登“2017年國家園林城市”公示榜……

一大批重點項目開工、竣工,一份份榮譽紛至沓來,昭示著赤峰市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十八大以來,赤峰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自治區黨委十屆二次全會的安排部署,砥礪奮進、鏗鏘前行,奮力開創跨躍式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00.6億元,增長6.7%;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87元和4397元,分別增長8.6%和8.0%;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8.8億元,增長1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12.1億元,增長9.8%。1-9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4.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63.5%。

推進項目建設 加快轉型發展

眼下,蒙都羊業畜產品冷鏈物流中心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這個總投資4.6億元的項目包括節能環保智能型冷藏庫、分包中心等內容,項目建成后年冷藏冷鏈物流產品達到10萬噸。這個“互聯網+”冷鏈物流的項目,是赤峰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個縮影。1-8月份,全市動、開工投資5000萬元以上(社會事業項目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746個,完成投資755.5億元,同比增長30.6%。全市“七網”同建、“七業”同興的戰役已全面鋪開。

赤峰按照自治區“七網”同建部署,已開工建設了大板至經棚高速、京沈高鐵連接線、鐵路擴能改造、通用機場等立體交通建設項目,開工建設了地下綜合管廊、環城水系治理、天然氣長輸管線、三座店水庫向中心城區引供水、網絡寬帶進鄉村等一批市政網、水網、通訊網絡建設項目。而遼西北調水、赤峰至華北超高壓外送通道等項目也都有了實質性進展。

在赤峰市“七網”建設規劃圖上,“七網”同建的目標赫然紙上:到2020年境內鐵路的電氣化率要達到72%,要打通連接錦州港和蒙古口岸的國際鐵路大通道;“十三五”期間新增高速公路712公里、改造升級國省干線121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鄉通等級路、村村通油路的目標;市里還計劃啟動玉龍機場改擴建和林西支線機場新建工程,同步建設10個通用機場,打造長短途銜接、高低空配套的航空網。

市政網、水利網的建設讓城鄉環境更宜居。眼下,中環路網改造項目建設正酣,環城50公里生態圈已初見雛形,海綿城市項目正在積極推進。50.89公里長的中環路網建成后,將徹底解決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的問題;環城50公里生態圈建設大面積播綠,成為園林城市的重要底色;到2020年年底,全市具備海綿城市建設條件的城市建成區的20%以上面積要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農村牧區安全飲水工程也在穩步推進,力爭202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實現自來水全覆蓋。

能源網和通訊信息網的建設,加快了赤峰工業和信息化的進程。9月6日扎魯特至青州±800千伏直流線路工程赤峰段全線貫通,這個總投資60億元,線路全長1234公里的特高壓線路,為赤峰的風電、太陽能發電開辟了一條新的外送通道,使清潔能源輸出再無 “梗阻”之虞。目前,朝陽至赤峰輸氣管道工程正在建設中,市里將同步向旗縣區推進,全力打造環狀布局、覆蓋全市的供氣網。“寬帶赤峰”建設城鄉同步進行,力爭2018年在全區率先實現行政村光纖網絡和地方廣播電視臺全覆蓋。

“七業”同興戰略,帶動了工業經濟的轉型發展。今年,全市啟動實施了75萬千瓦風電、泰嶺生物醫藥產業園、藍越新能源汽車、拓佳電子信息產業園、蒙東云計算中心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帶動赤峰工業向高端邁進。同時,加快傳統產業延伸升級步伐,重點推動赤峰云銅、金劍銅業各40萬噸銅冶煉、瑞陽化工6萬噸季戊四醇、伊品生物10萬噸蘇氨酸、大地云天、正邦200萬口生豬等項目,努力打造國家有色金屬冶煉加工基地、京津冀清潔能源保障輸出基地、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市里還推進工業集中集聚發展,出臺了“飛地經濟”政策,全力打造規劃面積為129平方公里的赤峰東部工業走廊,目前赤峰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在開展晉升國家高新區的工作,預計“十三五”期末銷售收入超過1500億元。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

今年9月,赤峰市發布2017年脫貧攻堅秋季攻勢行動令。在為期3個月的行動中,4.7萬多名扶貧干部走村入戶,對脫貧攻堅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進一步夯實精準扶貧的各項基礎工作。作為人口大市的赤峰市,貧困人口占全區貧困人口總數的三成以上,這是壓力更是動力。年初以來,赤峰市委、政府脫貧攻堅掛圖做戰,排兵布陣,已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58億元,預計年內能夠完成5.8萬人脫貧、松山區和克旗兩個區貧縣摘帽的目標。力爭扶貧工作總體水平跨入自治區、全國先進行列。

赤峰市把產業作為脫貧的根本之策,實行全產業脫貧,涵蓋一、二、三產業,實行全產業鏈脫貧,讓貧困戶在種、養、加、銷等每個環節上都能受益。市里每年除了安排一部分資金引導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外,重點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增收。全市197家扶貧龍頭企業、2600家合作社、3000多個家庭農牧場和種養大戶,通過與貧困戶簽訂種養訂單、流轉土地、吸納貧困戶務工和入股合作收益等方式,可使受益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巴林左旗食用菌扶貧產業園是全市產業扶貧園區的標桿。產業園采取“一房一院一棚一鏈”的建設模式,形成了居住、食用菌生產、采收、產品回收銷售、廢棒加工一體化的全產業鏈。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入住貧困戶62戶149人,年可種植食用菌80萬棒。目前,全市已引進和培育了東阿阿膠、蒙都羊業等一大批龍頭企業,計劃投資80.16億元,規劃建設驢、牛、羊、豬、雞、馬鈴薯等產業扶貧園區35個。這種生產、生活一體化的扶貧園區,讓貧困農牧民過上宜居又宜業的新生活。

赤峰市的全產業扶貧,不僅局限于傳統種養業,還拓展到了旅游、電商、光伏等扶貧新型業態。目前,全市已在30個重點嘎查村開展旅游扶貧,在200個重點嘎查村開展電商扶貧,今年還計劃為20047戶貧困戶實施光伏扶貧項目。市里還對貧困人口分類施策,對部分無勞動力的貧困戶,投入扶貧資金4.13億元,實施了249個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按年平均收益率12%計算,貧困人口人均收益655元。按照全市“五個一批”的脫貧方案,2017年,全市將通過產業扶貧的方式讓3萬貧困人口脫貧。

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腰包鼓起來,而健康扶貧則讓他們的身體棒起來。為了讓困難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從去年起赤峰市逐步推行“3+2”醫療救助模式和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這種“3+2”醫療救助模式,是在原來醫療保險、大病商業保險、民政大病救助三道防線的基礎上,新增加了補充商業保險和健康愛心基金兜底兩道防線。按照政策規定,貧困戶大病患者個人自付費用比例不能超過政策內醫療費用總額的10%,年度內累計不能超過3000元,經過前四道防線報銷后,不足部分全部由健康扶貧愛心基金兜底。

自實行家庭醫生與貧困戶簽約服務制度以來,全市24.6萬貧困人口有了簽約家庭醫生。敖漢旗的家庭醫生每月做一次家庭健康隨訪,每季度做一次健康教育,每年進行一次免費體檢。巴林右旗的家庭醫生每10天對簽約大病和慢性病貧困戶巡查一次,對慢性病患實行上門送醫送藥服務,僅收取藥品費用的5%。惠民政策落地有聲,家庭醫生進村入戶,健康扶貧把溫暖的陽光照進了每一個貧困患者的心坎上。

迎接高鐵時代 發展全域旅游

“十一”黃金周期間,赤峰市 “金秋游”格外火爆。市里推出的“鄉村休閑游”“金秋攝影游”“地質奇觀游”“沙漠體驗游”“森林文化游”等系列旅游產品,引爆了假日市場。通過舉辦赤峰市首屆鄉村旅游節、農民文化節、美林谷賽馬會、西橋雷營子秋季收獲旅游節、寧城縣第三屆蘋果節等系列節慶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參與。長假期間,全市共接待游客116.5萬人次,同比增長30%,約占全區游客總數的11%;旅游收入9.9億元,同比增長34%,約占全區旅游總收入的12%。

2019年底,赤峰至京沈高鐵喀左站客運專線項目將建成通車。高鐵開通后,赤峰距遼沈、京津冀兩大客源地行程時間均在2小時范圍內,加上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鐵路、民航,赤峰發展全域旅游占據天時與地利。面對即將到來的高鐵時代,赤峰旅游如何打好翻身仗?赤峰市提出建設中國旅游強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和“三步走”的工作思路。

第一步是2017年—2018年,集中建設補短板。每年市政府主導投入10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約500億元,強力推進旅游基礎設施、核心景區和王牌景點建設,創造迎接高鐵時代和全民旅游時代到來的支撐條件;第二步是2019年—2020年,完善提升上檔次。預計再投資500億元,推動核心景區建設全面完成,基礎配套基本完善,打造中國草原自駕游勝地,建成中國旅游強市;第三步是“十四五”時期,鑄造國際化品牌。按國際化標準提升旅游軟硬件品質,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金字招牌”。力爭到2020年實現旅游人次超過2000萬、收入超過500億的目標。

旅游招商拉開了旅游項目建設的大幕。今年7月14日,赤峰市在旅游招商大會上,推出了包括草生態旅游綜合開發、契丹遼文化旅游等項目在內的千億項目包,當場簽約協議57個,其中簽訂投資協議25家,投資總額170.5億元,簽訂框架協議投資總額835.08億元。今年,總投資26億元的赤峰高鐵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和游客綜合服務中心開工,項目建成后將實現旅游咨詢、旅游大巴、自駕車租賃等一站式服務。未來4年,赤峰計劃投入450億元,基本建成四大旅游環線和干支相連的旅游公路網。其中2017、2018兩年計劃建設近60條、總里程1000公里的旅游專線。

旅游產品和線路的優化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市里精心策劃推出草原生態觀光游、大漠風光體驗游、文化探秘修學游、地質奇觀科考游、溫泉養生度假游、冰雪運動激情游6大類旅游產品和線路。還啟動建設了克旗黃崗梁、松山皇家漫甸等27個自駕車營地。大景區開發和鄉村旅游發展并重,市里每年還拿出1000萬元的休閑農牧業和鄉村旅游專項扶持資金,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目前,赤峰市已經建成旅游特色名鎮20個,在建的旅游特色名鎮15個,新發展鄉村旅游重點村61個,在建的鄉村旅游重點項目135個。2017年已完成投資11.5億元,發展鄉村旅游接待戶1189戶,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達到1.8萬人。

打造國際陸港 促進對外開放

不沿邊,不沿海的內陸城市,如何在開放發展中贏得先機?赤峰市的做法是:把建設京津冀地區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之中;主動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打通北接蒙俄、南下出海的國際交通大通道;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申建赤峰綜合保稅區,打造通江達海的國際陸港。如今,赤峰正在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機遇,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大力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積極打造草原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

“十一”黃金周期間,赤峰保稅物流中心舉辦的首屆蒙東平行進口汽車展銷會人氣十足。首批106輛平行進口汽車中有奔馳、寶馬、保時捷、瑪莎拉蒂等十多個品牌,展會期間共銷售平行進口車輛72輛,銷售額達4580萬元。此次展銷會,是赤峰市與中國(天津)自貿區東疆保稅港區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展銷會期間,還舉行了中國(天津)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及進口商品直營中心揭牌儀式,這標志著天津自貿區的優勢政策和項目開始向赤峰市延伸,平行進口汽車及進口商品將直通蒙東市場。

平行進口汽車展銷是赤峰保稅物流中心運營中的一項重要業務。自2015年1月1日正式封關運營以來,保稅物流中心共入駐企業30家,辦理進出口業務3000票,進出口額累計達到2.4億元。紅山區依托保稅物流中心,建設2400平方米的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交易中心進口直銷來自美國、英國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化妝品、家電、日用品等6000余種商品,并在中心城區發展了15處進口商品賣場,成為全市及周邊盟市進口商品營銷和集散的龍頭。今年1至8月份,全市外貿進出總額6.16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已形成礦產品冶煉加工、生物化工、化學制藥、絨毛紡織、農畜產品加工等多個外貿優勢特色產業。

赤峰保稅物流中心打開了對外開放的一扇窗。如今,赤峰立足對外開放,利用京蒙對口幫扶、遼西蒙東聯合體等平臺,正在主動融入京津冀和東北經濟圈。1—8月份,全市引進國內區外資金551.9億元,同比增長11.7%。神霧集團、通威集團、正威集團、藍越集團等一大批企業紛紛入駐赤峰。

9月23日,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三盟市與蒙古國三省區域合作第三屆會議在赤峰市閉幕,本次會議集中簽約了6個合作意向書,內容涉及教育、有色金屬、文化、旅游、中蒙藥、蔬菜與雜糧等領域。今年,赤峰市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頻繁。市里成功組織了第六屆全國農高會、第四屆中國牛羊肉產業大會、第二屆蒙冀遼文化產業博覽會、全區烏蘭牧騎藝術節、“海峽兩岸一家親”那達慕大會,進一步提高了赤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特別是今年的文博會吸引了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蒙古國、波蘭等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參展,在展示異域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推動赤峰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全面深化改革 釋放民生紅利

翁牛特旗是赤峰市“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先行者。旗里首先從簡政放權入手,精簡審批事項、審批流程、審批要件,精減審批費用,使行政審批開始瘦身。旗里把原來的307項審批事項減少到了85項,審批部門由35個減少為27個。在“先照后證”的改革中,將原來的35項前置審批事項壓減到2項。

今年4月,旗里頒發了自治區第一張個體工商戶電子營業執照,實現了全程電子化登記。旗里把85項審批事項所需的732個要件材料減少了116件,使20個承諾件變為即辦件,辦事群眾立等可取,審批時限平均壓縮了60%,旗政務服務中心平均每12分鐘就能辦理一個證照。旗里還減免了房產證等一批證照的工本費,每年為群眾減負180多萬元。

眼下,旗里正在籌劃“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按照“行政許可進一局,公共服務進一廳、監管職能留部門”的思路,將23個部門的84項行政許可事項及相關行政性收費事項全劃轉至旗行政審批服務局,統一行使審批權。這個試點工作展開后,“一顆印章管審批”將成為現實。

目前,赤峰市本級精簡行政審批事項達到74.3%,全部取消了非行政審批許可,嘎查村便民服務站實現全覆蓋。在林西縣新城子鎮七合堂村的便民服務站,農民通過電視屏幕、高清攝像頭、高拍儀等電子設備,就能與縣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實現“視頻+語音+文字”的網上互動,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各種業務。而服務站里的電腦已與社保、林業、民政、土地、城建等9個部門的業務辦理系統相連。辦事人員打開電腦就能在授權范圍內直接為農民辦理各種政務服務事項。“由原來的代辦改為直辦,農民不用跑腿了,我們辦事人員也省事了!” 村服務站的村級協理員介紹,除了政務服務,站里還能為群眾提供代繳話費、電費和網上代購等生活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赤峰市共實施改革舉措885項,取得改革成果833個,構建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今年,全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進展順利,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65萬噸,房地產庫存同比下降27%,大用戶直供電總額度同比增長12.4%,免征小微企業增值稅4600萬元。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國務院表彰赤峰市為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成效明顯、社會資本參與度較高的市。全市承擔國家級改革試點22項、自治區級改革試點21項,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市場主體全程電子化登記、電子商務進農村等試點改革走在全區前列。這一系列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如今正在不斷釋放改革紅利,讓廣大人民群眾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赤峰市委宣傳部提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閱讀延展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