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不斷 我們不散”走近通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通遼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一份精神追求,也是一種發展境界。
如今,非遺印記、文化注腳正在逐漸的減少甚至消亡,如何珍視非遺歷史傳承,延續文化脈絡,成為當下一個重要歷史課題。仲秋時節,記者走近非遺和它們的傳承人,觸摸時代留下的最深最遠的印記,感受樸素與執著的“匠人精神”。
阿西瑪和她的科爾沁刺繡作品。
特格喜都冷全神貫注地拉琴。
一針一線寄鄉愁
自幼在母親熏陶下喜愛刺繡,幾十年來,不但繼承老一輩的傳統科爾沁刺繡,還不斷摸索創新創作出了《奧運來了》《中國民族祝福奧運》《翔》等作品。前不久,記者走進蒙古刺繡傳承人阿西瑪的家,看到由她創作、繡制的那一幅幅色彩鮮明、工藝精湛并蘊含著濃濃的蒙古族氣息的手工刺繡的壁掛、蒙古服飾、枕頂、荷包、靠背……不由得深深為阿西瑪絕妙的藝術構思和精湛的刺繡工藝所吸引。
阿西瑪是一名退休的領導干部。兒時的她生活在扎魯特大草原。那時草原上誰家娶媳婦、姑娘出嫁,手工刺繡是必不可少的嫁妝。過去的尋常生活草原上的姑娘們都會刺繡。阿西瑪在十幾歲時無論是貼繡、刺繡、盤繡、刻繡都已經是姑娘們中的佼佼者。1984年,科爾沁草原上的末代達爾罕王的第八個兒子,美國華裔航天電腦專家包鐵錚先生,首次攜妻回故鄉探親。在接待中,時任中共哲里木盟委副書記阿木古冷同志親自為其挑選禮品,其中三件衣物都出自阿西瑪之手,那是她24歲時繡制的作品,包鐵錚夫婦接過禮品,愛不釋手。
2002年,阿西瑪退居二線了。在一次回老家參加親屬的婚禮時,發現聘禮中沒有蒙古刺繡。阿西瑪不解地問:“娶親為什么沒有刺繡了呢?”親屬告訴她,現在沒人繡了。“那我以前繪畫的花樣呢?”親屬說:“卷煙抽了。”當時阿西瑪感到非常痛心,屬于民族的傳統文化難道就要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嗎?回到家后,她再也坐不住了。她心想,一定要把民族傳統的手工藝文化傳承下去。于是她拿出姑娘時留下來的絲線、綢緞。戴上花鏡自己創意、自己繪畫、自己繡花。為了一個創意,她要反復考證,為了一縷絲線,她要跑鄰近幾個盟市。為了繡得更加精細她的花鏡換了一副又一副……
2006年,阿西瑪被聘為內蒙古民協刺繡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又被自治區文化廳命名為“蒙古族服飾藝術收藏家”等。并出版發行了《阿西瑪蒙古刺繡》畫冊。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阿西瑪,依然很忙。因為,她一直在堅持科爾沁刺繡傳承工作。阿西瑪告訴記者,讓更多的人愛上蒙古族刺繡,愛上我們的大草原,這是她最幸福的事兒。
庫倫旗哈拉嘎查開辦的民歌傳習所開展民歌傳習活動。
何·巴特爾在演唱其代表作《嘎達梅林》。
把“非遺”傳授到大學課堂
從科爾沁草原的田間地頭步入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的音樂講臺, 伊丹扎布的故事確實很傳奇。
3歲時母親病世,伊丹扎布的童年一直和父親相依為命。伊丹扎布從小就喜歡聽四胡曲子,慢慢地自己也想學拉四胡,多次跑去四胡老師孫良家求他指點學拉四胡。一次又一次的求學精神打動了他眼里的“四胡大師”,孫老師接受了他的請求。伊丹扎布高興地一口氣跑回家,上氣不接下氣地把好消息告訴了父親。老父親一把抱住他舉過頭,說了一句“好樣的”!可是伊丹扎布高興不起來,因為他自己沒有四胡,每天為了爸爸給他買不起四胡而發愁。爸爸只好為他親手制作了一把粗糙的傳統四胡,伊丹扎布終于有了自己的四胡。從此,伊丹扎布好像長了翅膀的小鳥似的,不分白天黑夜,不斷地刻苦練習,有時怕影響父親休息,跑到幾里外的野外草地里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伊丹扎布終于能用四胡拉好一部完整的曲子《嘎達梅林》。
伊丹扎布10歲就成了村里村外小有名氣的“村民說書藝人”。他的節目一般都是自編自唱,逢年過節,村里總是輪流請他說唱,生活稍微富裕的人家,請他吃一頓飯;生活貧窮的白讓他說唱一場。那時,他和父親的生活很貧窮,吃了上頓,沒有下一頓,爸爸拿按人口供應的糧票和布票去換鄰居的舊衣服父子倆穿。但是伊丹扎布說,肚子再咕嚕叫也要拉四胡,這樣會忘記饑餓。
從11歲開始放羊一直到15歲,伊丹扎布整整放了5年的羊,也在野外練了5年的四胡。1966年,村民們勸他學木匠以謀生。從此伊丹扎布學會了木匠、鐵匠,開過綜合修理部,不論做什么,他從來沒有忘記忙里偷閑地拉四胡。
四胡給他帶來了生活的快樂,四胡給他帶來了新的希望,四胡也給他帶來了新的命運。1999年,在通遼市舉辦的東四盟市民歌大賽上,伊丹扎布說唱的民歌《嘎達梅林》獲得銀獎,哲里木人民廣播電臺連續一個月播放了他的長達3個小時的說唱藝術作品《嘎達梅林》。他還先后榮獲八省區四胡大賽一等獎和民歌大賽二等獎。從此,伊丹扎布這個名字,引起了內蒙古音樂界的關注,同時還引起了央視的關注。
2003年,中央電視臺12頻道專門請伊丹扎布進京錄制節目。當年6月22日播出之后,在我國民間說唱藝術界及民族音樂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2003年,在我區一位著名音樂家的推薦下,伊丹扎布先后被邀請到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擔任四胡客座教授。幾十年的演奏生涯中傳授徒弟1500余人,其中民間藝人有20人。如今,在內蒙古大學音樂學院十年教授學生一千余人;最著名的有在全國四胡音樂比賽中獲一等獎的內蒙古音樂學院蘇亞教授,那格日圖教授、白音舍日格教授。
伊丹扎布在四胡制作方面也堪稱專家,經他手制作的四胡都是標準尺瑪,深得廣大民間藝人的喜愛,目前,經他手制作的四胡有500余把,拜他為師學習四胡制作的藝人12個。
上一頁 1 2下一頁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