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黨支部,平均年齡67歲錫林郭勒盟
老人們圍坐在一起聽黨校老師(左二)宣講十九大報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懷特烏勒斯
11月17日一大早,前日夜間下起的一場大雪,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別力古臺鎮銀裝素裹、氣溫驟降。但是,在哈樂穆吉養老服務中心的老年協會黨支部活動室內,氣氛卻異常熱烈。從阿巴嘎旗黨校請來的老師,正在這里開展一場關于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講座。踏著積雪而來的老人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不時低頭做著筆記。
哈樂穆吉,蒙古語意為“關懷”,哈樂穆吉養老服務中心是一個讓牧區老人進城養老的服務機構,采取民辦公助的管理模式。中心兼有“養老+育幼”的雙重服務功能,也給老年牧民進城陪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目前,哈樂穆吉養老服務中心已經入住335戶、近900人,除了老人之外,還包括100多名進城讀書的牧區孩子。
據了解,哈樂穆吉養老服務中心的老年社區采取了自我管理模式。同一蘇木鄉鎮的入住戶集體推選出聯系戶和中心戶,并通過老年人大會選出老年協會。老人們有什么愿望和訴求,可以通過聯系戶、中心戶反映給老年協會,再由老年協會和哈樂穆吉養老服務公司溝通協商,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互幫互助的良性互動。
哈樂穆吉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協會黨支部成立于2014年9月。現在,黨員21名,平均年齡67歲。別看他們年齡大,能量卻不小。
黨支部自成立以來,連續兩年被評選為全旗先進基層黨組織,還總結出了“四送”工作法,即黨小組送服務、黨員送溫暖、小課堂送知識、志愿隊送歡樂。具體來說就是,每個黨小組負責一棟樓宇的環境衛生、組織學習、開展活動、監護管理等工作,實現了服務零距離;黨員們結合自身的特長設崗定責,日常提供預約護送老人看病,幫助買菜做飯等送溫暖服務。針對住在養老中心的孩子們,旗政府出資購買了校車,黨支部書記其木德和妻子烏日娜每天和司機一起接送孩子們上下學。黨支部還開設了“小課堂”,支部委員輪流坐班,幫助陪讀老人看護、督促孩子們學習。這些年逾花甲的老黨員們,背已經開始駝了,但精神卻立的很“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基層黨支部已經成為了生活在這里的老人們的主心骨。
一上午的課程結束了,老人們卻不愿散去,他們聚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起來。
“報告中提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讓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近幾年,草原上的變化太大了,牧民們開上了小汽車,用上了清潔能源,享受到了國家的好政策,得到了政府的關懷。雖然我們年事已高,但是會教育孩子們努力工作,為社會、為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66歲的黨支部書記其木德感慨道。
1971年在草原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74歲米德格瑪老人,2014年從吉爾嘎朗圖蘇木搬進哈樂穆吉,黨支部成立后被選為支部組織委員。“我們黨支部每周都會組織集體學習,給大家傳達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黨的十九大召開當日,我們組織大家觀看了十九大現場直播,之后,我們又組織了3次座談會交流學習。今天黨校老師來給我們上課,為支部工作提供了更大便利。”米德格瑪老人說。
老黨員們的熱情也感染了來講課的黨校老師烏仁其其格,她興奮地說:“今天來這里宣講,老人們認真積極學習十九大精神的熱情讓我非常感動。哈樂穆吉的老人們曾經為故鄉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作出過貢獻,都是可敬的人。如今,他們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應傳承他們的精神,把生活經營的更加美好。”
討論結束后,老人們三三兩兩相互扶攜而去。此時外面的天氣依然寒冷,這里冬季漫長,降雪期一年有217天。但是,住在哈樂穆吉的老人們,因為有著這樣的基層黨組織,卻感受著四季如春的溫暖。(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許曉嵐 巴依斯古楞 高慧 阿妮爾)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