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村達戶奔小康赤峰
8月24日,在山東省臨沂市召開的全國“四好農村路”養護現場會上,內蒙古自治區有3個旗縣區獲“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稱號,我市喀喇沁旗名列其中。
近年來,喀旗率先在全市實現“村村通”和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率先打造市級全域農村客運公交化先行旗縣。2014-2016年,該旗實施街巷硬化3050公里,基本實現了通村達戶。同時,還實施了村級公路網絡化工程,提高了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對翻山越嶺的路段進行重點建設,消滅斷頭路,實現農村公路網絡化。
喀旗的交通路網建設是我市交通路網建設的一個縮影。“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反映出很多農村滯后的交通狀況,制約著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要想富,先修路”成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識。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經濟要發展、交通必先行”的科學理念,準確把握公路交通為主導的發展定位,優勢短板互補,切實加大人力、財力等方面投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并向農村牧區傾斜。
從統籌規劃、資金籌措、政策引導等方面,大力推進我市農村公路建設。
近日,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成公路總里程近2.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0公里、一級公路865公里,已實現縣縣通高等級公路、鄉鄉有國省干線穿越、村村通油路,有1.2萬公里農村公路建成瀝青(水泥)路。此外,還有2014-2016年建成的9000多個村、近2.8萬公里的街巷硬化,道路網絡基本覆蓋了我市所有旅游景區和90%以上的自然村,今明兩年謀劃建設50條、近1000公里旅游專線公路。
“十二五”期間,我市緊緊抓住中央出臺加大“三農”支持力度的政策機遇,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加快農村牧區公路建設步伐。據統計,累計實施了通村公路6969.7公里、打通了524個嘎查村,喀旗、元寶山區、林西縣等一批條件較好的旗縣區率先實現了行政村“村村通”瀝青(水泥)路。
去年,市交通運輸局融資18.5億元,提前將全市通村公路項目庫內項目全部實施,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間的既定目標。截至目前,我市的2068個行政村全部通上瀝青(水泥)路,建設里程1.2萬公里。
至此,我市通嘎查村的道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等級上完成了由低到高的轉變,在通達程度上完成了由鄉鎮向行政村、由行政村向自然村的延伸。一條條農村公路正將沿線的村鎮、產業園區、生態旅游等各種資源串聯起來,逐漸形成一條條暢通的小康之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