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閑人不閑 農民巧賺錢通遼
雖然已是農閑時節,但記者近日走訪奈曼旗的許多村屯和企業時,看到的卻是一派忙碌景象。閑暇時間,農民有的走出家門打工掙錢,有的忙著參加培訓為自己“充電”。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爭取把農閑時節的“增收曲”唱得更嘹亮、更動聽。
在大鎮光明村,許多農民在自家蔬菜大棚里忙得熱火朝天。大棚種植戶蔣彬貴對記者說:“技術方面有專門的老師指導,一座棚一年至少收入3萬多元。”
大鎮劉家堡村是一個養豬大村,村民韓佳林告訴記者,目前他養了4口二元母豬、兩口能繁母豬、6口育肥豬,一口豬養4個月就可以賣到1500元左右。雖然累點兒,但收入高,心里還是很高興。
正在旗黨校參加培訓的大鎮古柳村黨支部書記徐春青告訴記者,雖然是農閑時節,但人不能閑下來,通過聽老師講課,讓他懂得了什么叫現代農業。他們村主要搞種養殖,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今后如何創出自己的品牌,是他聽完課以后所思考的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許多支農惠農方面的政策,更加堅定了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為我們指明了如何做一名新型農民的方向。”常勝村農民王海鵬對記者說。
在奈曼旗蒙古包食品有限公司廠房里,正在忙碌的王廣友告訴記者,他6月份來到這里打工,主要負責將加工成成品的芥菜干打包,一天工作8個小時,活也不累,還能照顧家,一個月收入2000元左右,在這里打工很劃算。
采訪中記者看到,該旗農民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增產增收,使自家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做到了農閑人不閑。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