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扶持政策搭臺 創業大戲出彩阿拉善盟
阿拉善匠人賽娜在創業沙龍介紹自己設計制作的瑪瑙腰帶。
2017年阿拉善盟高校畢業生與民營企業招聘會上,招聘企業與應聘者積極洽談。
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產業園內農牧民就業創業產業基地精致的奇石飾品深受人們青睞。
阿拉善盟就業局舉辦的服務全域旅游產業創業沙龍,讓創業者與專家服務團成員近距離交流,解惑創業難題。
阿拉善盟舉辦羊毛氈制品技能培訓班,增強婦女創業就業技能,開發特色旅游商品。
骨雕技師圖布吉日嘎拉展示在自治區傳統手工藝精品大賽中獲獎的骨雕作品《團結》。
“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校園行”活動阿拉善盟招聘會現場。
在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全盟創業項目成果展吸引眾多人觀看。
創業者聶大慧在全盟創業沙龍上介紹公司的發展思路。
2012年底,阿拉善盟被確定為首批爭創自治區級創業型盟市。在隨后兩年的創建中,該盟按照“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工作考核”五大體系63項指標逐項對照,逐條完善,重點突出創業發展資金的投入、小額擔保貸款的發放、創業培訓的規范、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和創業服務的工作力度。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15年初,阿拉善盟榮獲首批“自治區級創業型盟市”稱號。
創新是民族之魂,是時代主題;創業是發展之基、富民之本。5年來,阿拉善盟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決策部署,積極出臺創業扶持政策,鼓勵創業創新,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空前高漲,一批自強不息的創業典型紛紛涌現。
圖布吉日嘎拉:對骨雕技藝一往情深
圖布吉日嘎拉說:“阿拉善被譽為中國駱駝之鄉,駱駝產業歷史悠久。駱駝全身都是寶,皮、毛、絨、奶產品深受人們喜愛。但是一直以來,駝骨卻不值錢,而雕刻讓駝骨有了極大的升值空間。”
圖布吉日嘎拉是阿拉善左旗銀根蘇木達蘭圖如嘎查的一位牧民,響應退牧還草政策,于2002年攜全家轉移到巴彥浩特學習雕刻技藝,2006年開始潛心研究駝骨雕刻,在創業政策的扶持下,于2013年在定遠營創辦駝珍骨雕工作室。不管是駝骨、羊骨還是牛角,到了圖布吉日嘎拉手中,就能變成玲瓏剔透的馬蘭花、栩栩如生的飛鷹,或者是小刀、鼻煙壺等物件。如今,他的骨雕作品少則賣幾十元、幾百元,多則能賣幾千元、上萬元,還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銷往全國各地乃至俄羅斯、蒙古國、日本等國家,成了有名氣的骨雕工藝技師。
提到骨雕,圖布吉日嘎拉滔滔不絕,充滿了激情,更洋溢著自豪感。他說,自己在經營工作室的同時精心雕刻作品,設計制作的骨雕作品獲得全國、全區和全盟各類獎項19個。他還專注于傳授骨雕技藝,目前培訓過的學員達400余人,有來自呼和浩特、包頭、巴彥淖爾等地的,還有來自新疆地區的學員。有5名本地學員在他的培訓和帶動下也開起了骨雕店,走上創業路。今后,圖布吉日嘎拉會繼續把骨雕技藝傳授給更多骨雕愛好者,創作出駝骨雕刻精品,同時還要借助把阿拉善打造成國際旅游目的地的熱潮,設計加工骨雕旅游紀念品,乘上旅游快車增收致富,讓阿拉善的特色民族工藝發揚光大。
賽娜:獨具匠心雕琢瑪瑙
賽娜說:“阿拉善的瑪瑙都是大自然的饋贈,不少瑪瑙有幾千年甚至上億年的歷史,它們大小不同、色澤有殊、形態各異,只要找到合適的體現方式,每一個都有獨特價值。”
賽娜是土生土長的阿拉善人,大學畢業先后在珠海、上海、北京等地從事過貿易、金融、基金會等工作。“一直喜歡阿拉善的瑪瑙,收藏瑪瑙有十幾年了。”賽娜說,2014年,她帶著對阿拉善的深情和對瑪瑙的摯愛,毅然回家鄉創業。
“回家鄉后,我就拿著自己設計的瑪瑙作品到就業部門,看看能不能把這個作為一個創業項目,沒想到我的作品獲得了認可,通過就業部門的幫助指導和創業培訓,不僅在巴彥浩特創建了200平方米的瑪瑙手工坊,還申請到10萬元創業貸款。”賽娜說,家鄉的創業環境和扶持政策讓她很受益,也給了她勇往直前的動力和信心。在手工坊,她將瑪瑙設計制作成時尚的胸針、吊墜、手鏈、項鏈等飾品,很受歡迎。
幾年間,賽娜摸索研發出開放式鑲嵌配件、手工編嵌等方法,還將瑪瑙鑲嵌在蒙古袍的設計提供給當地蒙古族服飾店,受邀為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制作了獨具創意的手工紀念品。一路走來,賽娜已被認定為阿拉善盟工藝大師、名師帶徒基地導師、文旅投旅游商品研發顧問。
今年8月,阿拉善盟石產業文創中心暨賽娜民間瑪瑙藝術品收藏館正式運營。阿左旗政府免費提供場地1000平方米,展廳分為精品區、收藏品區和大型瑪瑙工藝品區。收藏館里面陳列著她設計的華麗大氣的蒙古族服飾、時尚精美的瑪瑙配飾,還有用陳舊木頭與瑪瑙原石組合而成的大型工藝品等,都極具創意和美好寓意,稱得上是匠心制作、智慧之品。
賽娜說,她創業以來帶動就業30余人,目前致力于民間瑪瑙藝術品的研發、生產、收藏、展覽、銷售,就是為了實現將阿拉善瑪瑙產業升級,把阿拉善打造成瑪瑙工藝品之城。今后的發展中,她將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配合婦聯、就業部門,把自己積累的手工、設計經驗通過舉辦培訓班的形式進行傳授,輻射帶動更多婦女實現巧手致富,推動瑪瑙手工制作向品牌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聶大慧:為夢想奔忙在創業路上
聶大慧說:“每天奔忙在創業路上,為了夢想。”
2015年大學畢業后,聶大慧入職北京一家企業。今年3月,他從北京辭職回到家鄉,在阿拉善盟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創立胡楊小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他說,想通過創業檢驗一下自己。創辦公司就想為本地區的互聯網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服務支持,并通過編程教育培訓為本地區培養新型技術人員,填補人才市場對于IT技術人員需求的缺口。
“回鄉創業得到了就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不僅解決了公司場地問題,還申請到創業貸款,辦理營業執照等手續都很便捷,很多困難在政府部門的協調幫助下迎刃而解。”聶大慧說,半年多的時間,他開設了編程開發人員培訓、青少年兒童入門編程課程,利用技術優勢組建團隊做網站開發和產品研發;經歷了從孤軍奮戰到組建開發團隊;經歷了團隊成員的離開和新伙伴的加入……看著團隊的點滴成長,激勵自己永往直前。9月底,乘著阿拉善盟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東風,聶大慧又和同學一起創辦了青年旅舍。
阿拉善盟創業貸款扶持的項目已經遍及全盟城鎮和嘎查,帶動了就業崗位的增加、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的獲得感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回鄉就業、創業。
據悉,2013年以來,阿拉善盟創業擔保貸款累計扶持6473名城鄉創業者實現自主創業;發放擔保貸款7.4億元,帶動就業近2.3萬人;累計開展創業培訓260期,培訓6851人,其中為1039名高校畢業生發放貸款1.14億元。目前,全盟已有自治區級示范性創業園3家,盟市級示范性創業園6家,共建成大學生創業園電商孵化基地、生態農業園、眾創空間等城鄉特色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23家,入駐企業3329戶,直接帶動就業1.5萬人,間接帶動就業3萬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
創業是帶動就業的有效途徑。據介紹,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阿拉善盟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精心謀劃和完善工作思路舉措,著重在健全均等化、專業化、智能化服務體系,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落實各項扶持創業優惠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農牧區富余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幫扶工作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實現創業帶動就業。(何曉琴)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