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娘”織出脫貧路通遼
臨近春節,科左后旗散都蘇木地卜嘎查張燈結彩,年味兒十足,大伙兒都張羅著過年,但是貧困戶劉淑香卻另有“忙頭”。原來,科左后旗民族手工藝品合作社這幾天剛剛接到一批仿真花制作訂單,時間緊任務重缺人手,在同村姐妹的介紹下劉淑香來到合作社當起了“學徒”。在家門口,一天能賺幾十元,對劉淑香來說是個難得的好機會。“不能老靠政府救濟,得自力更生啊?!眲⑹缦惴路鹂吹搅嗣撠毜男鲁雎?。
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科左后旗緊貼實際,適應形勢著力拓寬農牧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增收渠道,積極創建“手工藝品制作+扶貧”新模式,散都蘇木呼勃嘎查牽頭成立了科左后旗首家民族手工藝品制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統一與沈陽、法庫等地客商聯系訂單。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平均每個月能接到8——9個訂單,并在散都蘇木12個嘎查村都建立了分社,社員達到750人左右。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0余人,僅呼勃嘎查就有10戶貧困戶參與手工藝品制作。2017年6月,該旗婦聯確定呼勃嘎查為婦女創業基地,并建立長效扶持機制,在呼勃嘎查率先實現了留守婦女有活干、掙錢顧家兩不誤的目標。
跟“新手”劉淑香相比,全艷玲算是合作社的“老手”。她是呼勃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因全艷玲各項手工技藝嫻熟,干活麻利,與合作社建立了長期務工合同,全艷玲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了穩定脫貧。“把家務忙完了就來合作社干活,兩不耽誤,非常感謝有這個平臺?!比G玲十分激動。
該旗相繼創建了旗級、鎮級兩個手工藝品協會,帶動800余名婦女就近就業。其中,貧困婦女占20%,人均年收入一萬元以上。 “我們將繼續推進‘婦聯+協會+基地’發展模式,以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培訓力度,逐步改變家庭小作坊式的生產經營模式,提高手工業的組織化、規模化,帶動更多婦女在家門口就業,為全旗脫貧攻堅貢獻巾幗力量?!痹撈鞁D聯發展部部長圖雅對未來充滿信心。(特約記者 邱明媚 通訊員 孫路 查干)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