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協力拔窮根巴彥淖爾
農民電商王金年(左)在人大代表的幫助下解決了資金問題,擴大養殖規模,實現了扭虧為盈。
“實施精準扶貧,要做到情況清,底數明。齊聯共議,做到精準排查,有的放矢,確保精準扶貧。”今年以來,五原縣人大常委會響應全區“萬名人大代表助力精準扶貧”號召,積極落實市人大實施方案,在全縣各級人大代表中開展爭當精準扶貧“宣傳員、監督員、調解員、聯絡員、引領員、幫扶員”六大員活動,助力脫貧攻堅,為全縣627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早日穩定脫貧做貢獻。
摸清底數是做好精準扶貧的基礎
為了不落下一戶貧困戶,更準確地掌握貧困戶情況,五原縣人大代表們深入到基層,入戶了解,摸底排查,全程參與監督精準貧困戶的識別工作。
縣、鄉鎮人大積極組織人大代表,在精準識別、精準施措、精準幫扶、精準脫貧等方面主動作為,多次開展調研視察,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和跟蹤督查,并收集反饋建議意見書192次。縣人大常委會結合“三聯”工作及“人大代表走訪聯系選民群眾”活動,積極開展處級人大代表幫扶5戶、科級人大代表幫扶2~4戶、一般代表幫扶1戶貧困戶的結對幫扶活動。在結對幫扶活動中,專門從隆興昌鎮人大代表中選出有資金、有實業、樂奉獻的28名人大代表,共結對幫扶貧困戶30戶,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解他們所急,幫他們所需,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作用。
拓寬致富路,讓貧困戶早日脫貧
隆興昌鎮榮譽村離城區較近。縣人大代表楊金寶抓住這一地理優勢,主動帶領該村村民發展設施農業,幫助村民建設276座溫室大棚進行反季節種植。經過努力,該村村民僅溫室畝均純收入就達2.2萬元,大棚可達1.2萬元,使該村的6戶貧困戶可實現穩定脫貧。
像楊金寶這樣主動作為去幫扶貧困戶的人大代表還有好多。隆興昌鎮聯豐村有貧困戶40戶,縣人大代表劉建成組織該村村民與內蒙古欣遠農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為貧困戶無償提供雞舍、雛雞,生產土雞蛋,以每斤10元價格訂單回收,確保農戶收益。同時引進了內蒙古力農有限責任公司“放母收羔”養殖項目,將受孕的基礎母羊199只免費提供給14戶農民飼養(其中貧困戶8戶),4年提供企業2只羔羊后,母羊歸農戶。這樣,農戶和企業長期合作,滾動發展,實現雙贏。
套海鎮個私人大代表結合套海鎮“1291”精準扶貧創新工程,組織鎮域內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河套電子商務套海鎮服務站,通過開展“代表+合作社+扶貧”和“代表+互聯網+扶貧”創新工程,實施“入股分紅、母羊寄養、土地托管、訂單農業、種養服務、倉儲物流、電商下鄉、金融助力、愛心幫扶”九項精準扶貧措施,組織全鎮378戶精準貧困戶加入合作社,開展一對一、多對一的幫扶。
新公中鎮人大開展了“兩作用三參與三監督”活動,即:發揮引領宣傳聯絡化解矛盾作用,出謀劃策合作幫扶發揮規模扶貧作用;參與和監督精準扶貧戶識別過程和程序,參與和監督脫貧措施實施情況,參與和監督脫貧效果考評情況活動。勝豐鎮人大組織代表成立脫貧攻堅工作協會,因戶因人施策,通過發展燈籠紅香瓜、蛋雞養殖等產業,安排貧困人口當護林員和村莊保潔員等扶貧措施,確保貧困戶真脫貧、不返貧。通過“企業+互聯網+扶貧”模式,組織25戶貧困戶與內蒙古高勒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公司無償提供雞舍、雛雞,訂單回收土雞蛋。利用“先蛋先雞”網絡客戶端,實現網上銷售,收到良好的增收效益。市人大代表任俊明依托原有的70畝果園,成立綠豐農民經濟林專業合作社,幫助天吉泰鎮天吉泰村10戶貧困戶種植以早熟梨為主要品種的經濟林,實現了政府植綠和群眾增收的雙贏目標。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