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姓筑起健康堡壘巴彥淖爾
隆盛合鎮新地村衛生室醫生為村民檢查身體。
今年,磴口縣衛計局牢固樹立民生為本、群眾至上的工作理念,多措并舉,全面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進一步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重基層 新農合參合率達99%
磴口縣新農合工作實行市級統籌以來,嚴格執行總額控制下的總額預付,通過采取建立目標責任制、加強新農合信息化建設、提高報銷比例、加大資金監管和新農合政策宣傳力度等措施,基本實現了全覆蓋、高保障,資金安全運行的目標。今年,全縣參加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的農牧民55331人,參合率達99%。截至8月底,新農合享受補償54606人次,補助金額2014.80萬元,基金使用率61.08%。其中享受大病住院補償5481人次,住院總費用3778.16萬元,可報住院費用3077.61萬元,補償金額1938.02萬元。
建機制 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8%
今年,磴口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政府補助提高到45元/人。自2009年11月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該縣做到了組織保障到位、經費配套到位、績效考核到位、項目監管到位。截至目前,共為116336名城鄉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8%。共為65歲以上老年人規范建檔22141人;孕產婦建檔管理人數660人;0~6歲兒童建檔管理人數3693人;高血壓患者規范建檔管理8504人;糖尿病患者已規范建檔管理2018人;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125人。更新健康教育宣傳欄21次,發放健教資料1.6萬余份,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和公眾咨詢活動近40場次。
強管理 信息化系統應用全覆蓋
磴口依托縣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公共衛生服務、新農合區域數據平臺、醫療衛生機構等各種管理平臺,建立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業務應用信息系統,促進互聯互通、業務協同、數據共享。今年,該縣衛生信息化工作以實現“區域內醫療資源共享、居民健康卡就診服務一卡通”為目標,目前已完成衛生業務專網接入、縣直醫療機構完成專網線路鋪設、基層醫療機構全部接入專網和管理系統建設應用、5.7萬蘇木鎮居民信息采集工作;縣醫院完成HIS、PACS、LIS、結構化電子病歷系統建設;蒙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完成了一體化應用能力建設。該縣通過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全面推行信息化系統應用,促進醫改各項政策任務有效落實。
降成本
國家基本藥物
“零差率”銷售
自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以來,磴口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包括納入一體化管理的嘎查村衛生室,全部按要求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并實行“零差率”銷售。為了解決基層藥品短缺問題,該縣通過政策文件的學習、開展低價藥品議價、藥品錄入到采購平臺等措施,保證了采購工作順利開展。在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過程中,該縣通過加強醫院內部管理及培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利用宣傳欄、條幅、宣傳資料向社會大力宣傳,鄉村兩級基本藥物全部實行價格公示,提高群眾使用基藥及監督意識。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后,全縣次均門診費用37.9元/人,次均補助金額16.40元/人。藥價降幅大、看病報銷多是基層醫改百姓受益最大的成效。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