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打綠色有機牌 走特色產業路巴彥淖爾
有機漁業養殖。
磴口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稱,烏蘭布和沙漠在該縣境內面積達468萬畝,其中200多萬畝適宜開發利用。近年來,磴口找準突破口,發揮河套平原、烏蘭布和沙漠綠色無污染的優勢,打綠色有機牌,做強做大農畜產品深加工基地,走綠色致富之路?!?/p>
目前,磴口擁有蜜瓜、番茄、無殼葫蘆籽、草魚等17種無公害農、水產品;建成高產優質苜?;?.3萬畝,年產有機飼草料達17.5萬噸;烏蘭布和沙漠梭梭、花棒等灌木林面積達到3550畝,形成了以肉蓯蓉植物為主,沙漠羊、沙漠雞等為輔的沙生動植物種養鏈,并培育形成有機奶、番茄汁、植物油、葡萄酒、蓯蓉保健品為主的有機農畜產品種、養、加工一體化產業鏈。
做大做強有機農業
提高土地產出率
近日,記者來到靳洪橋的山藥基地,只見山藥長勢喜人、藤蔓綠似海。2013年,靳洪橋種了30畝山藥。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靳洪橋的山藥種植面積已達到了300畝。
靳洪橋是烏海的一名退休職工。退休之后,他來到磴口烏蘭布和沙漠,看上了這里特有的沙質土壤,通過3年的考察,決定在沙漠腹地種植山藥。在磴口縣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最終,他以300元每畝的價格流轉了1200畝沙地,開始種植山藥。為了讓山藥形成規模,走產業化發展路子,靳洪橋在山藥種植上完全采用機械化作業,而且還使用了膜下滴灌技術,使山藥節水增產。去年,他的山藥大豐收,畝均產量達到5000斤,每畝純收益達三四萬元。下一步,他還打算發展山藥深加工,倉儲、物流、加工一條龍,提高山藥附加值,讓山藥種植形成規模形成產業。
做大做強有機農業,提高土地產出率。今后一個時期,磴口將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實施補貼政策,強化科技服務,扶持企業、農戶建設溫室、大棚等,力爭設施農業面積達到3萬畝以上。同時,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積極調整種養結構,提升規模化水平,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積極推廣測土配方等農業科技項目,力爭“十三五”時期改造中低產田20萬畝,完成土地整理10萬畝、節水灌溉36萬畝,推廣番茄、優質牧草、山藥、中藥材等種植品種,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
該縣將在農區,進一步健全農企利益聯結機制,鼓勵企業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建設原料基地等方式流轉土地,爭取5年內加工原料基地占總播面積的90%以上,農牧民90%的收入來自產業化。在墾區,計劃加快農場體制改革步伐,積極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采取股份合作、PPP等模式廣泛融資,最大限度發揮好農墾土地資源優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在沙區,依托沙業興公司的土地流轉平臺,大力發展肉蓯蓉、文冠果、黑枸杞等特色有機種植業,沙草產業面積達到30萬畝。高標準建設規?;B殖場,建成存欄10萬頭有機奶牛、7萬頭肉牛、200萬只肉羊、5萬口生豬、50萬羽蛋禽生產基地,牲畜飼養總量達到320萬頭(只)。加快引進水產品深加工企業,建成水產養殖基地18萬畝,年產優質水產品1.4萬噸,漁業產值達到5.6億元。
培育農畜產品品牌
提高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圣牧高科利用廣袤的烏蘭布和沙漠做純天然保護屏障,有機牧草喂牛,牛糞還肥土地,種養結合,創造了良性的有機產業模式,進而打造出了有機奶的純真品質。
目前,圣牧高科在磴口已建成18個標準化有機牧場,奶牛存欄6.5萬頭,有機生產線11條,日產量約650噸,今年計劃產量30.13萬噸。“通過牛糞還肥土地,有機飼草料基地將來能發展到40萬畝,如今已建成20萬畝。7年的時間,圣牧人將原來人跡罕至的沙漠變成了一座‘綠色花園’。”圣牧高科負責人楊斌說。
品牌就是市場,就是效益。依托圣牧高科等龍頭企業,磴口計劃培育一批新的農畜產品知名品牌,建成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標準生產基地150萬畝,把磴口建設成為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同時,加大商標注冊力度,借鑒五原“燈籠紅”等農產品品牌化銷售的模式,將華萊士、山藥、火參果等特色果蔬品牌包裝后進入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實施“互聯網+農業”行動,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和實體店建設。加強農超對接,建成小食品加工園區,逐步形成農戶向超市、便民店直供的流通方式,增加農牧民收入。鼓勵本土企業在釀酒葡萄、石磨面粉、乳肉、保健飲品等領域創建品牌,力爭建成5個特色葡萄酒莊,打造2個葡萄酒知名品牌,創建更多像“圣牧有機奶”“多多美”等自主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