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潤別立: 產業“掛果” 農家飄香巴彥淖爾
張忠林打理自家大棚里即將上市的葡萄。
“這些果樹結出的果子可甜著嘞,色澤鮮亮,口感也特別好!”說起自家地里種的果子,張忠林臉上露出掩飾不住的笑意。憑借著這些果樹,張忠林家今年的收入又能增加不少。
沿著鄉村小路走進阿左旗巴潤別立鎮,道路兩旁的莊稼長勢喜人。在蔥郁的玉米地之間,一片碩果累累的果樹林格外顯眼。盟委派駐巴潤別立鎮“十個全覆蓋”推進組組長邱勝玉告訴記者,這是巴潤別立鎮發展的精品林果產業,也是阿左旗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重點打造的主導產業之一。
“這16畝地以前就種玉米,人辛苦不說掙得也少。而發展精品林果產業后,好好經營的話,每畝地的收益在8000元左右,跟過去相比至少番了三番。”張忠林邊走邊向記者介紹。2013年,張忠林在地里栽上了油桃、毛桃、李子等果樹苗,經過三年的精心呵護,果樹終于掛果。走在果林里,看著滿地的雜草記者不禁發問:這些草不會影響果樹成長嗎?不料,張忠林對此早已打好了“小算盤”。“這雜草根本鋤不完,我打算明年在果林里放養些雞、鴨、鵝,既幫我除了草,還能養些家畜,家畜的糞便還能作為肥料滋養果樹,形成林、牧結合的循環經濟。再趁著‘十個全覆蓋’的好政策,在林子里搭建幾個蒙古包,做個農家樂,發展休閑觀光采摘業,我這片林子里能做的文章多著咧!”說起果林未來的發展,張忠林信心滿滿。
精品林果業是阿左旗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重點打造的主導產業之一,計劃利用巴潤別立鎮腰壩灘、格林灘,吉蘭泰鎮查哈爾灘,溫都爾勒圖鎮西灘等農灌區農牧民退出占用的公共林帶、嘎查村集體空閑土地、棄耕地、公路兩側和農牧民居住地的房前屋后、場院空地發展林果業,發放林權證給農牧民,保障農牧民增加收入。目前,巴潤別立鎮已種植棗樹、蘋果、李子、杏、黑果枸杞等林果共計4262畝,在帶動1500戶農牧戶增收的同時,也起到了美化環境、防風固沙的作用。
今年,巴潤別立鎮新打造了綠洲文化博物館和紅色歷史展廳,其獨具特色的展示內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綠洲文化博物館參觀的巴彥浩特居民肖楠說:“現在很難看到這些‘老古董’了,但對我來說這都是童年的回憶。尤其是手工紡車,讓我想起童年時伴著媽媽紡布的沙沙聲入夢。如今,再看到這些物件,真是有些感動。”借著“十個全覆蓋”,巴潤別立鎮正依托國家級4A級景區廣宗寺等自然人文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休閑觀光農牧業,推動旅游業和農牧業融合發展。
在“十個全覆蓋”推進過程中,巴潤別立鎮積極引導、扶持農牧民發展舍飼養殖,規模達到4.6萬頭(只),建成規?;B殖廠5個,培植規模養殖戶38戶,年出欄生豬6000頭、肉牛3000頭、肉羊42000只,家禽1萬羽。“阿杜”肉羊項目就是其中帶動農牧民致富的“代表”。
“現在政策太好啦!旗扶貧辦給我免費提供了10只母羊參股阿左旗現代肉羊科技示范園區,什么都不用管,每年就可以收到1200元的分紅,現在就專心把家里這十幾畝田打理好。相信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孟根塔拉嘎查低保戶萬發英對記者說。萬發英所說的阿左旗現代肉羊科技示范園區位于巴潤別立鎮孟根塔拉嘎查,園區采取“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經營模式,計劃引入3~4家養殖企業,吸收當地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和農牧民進入園區養殖,農牧民可以通過能繁母羊折價或貨幣的形式參股企業。企業在保證農牧民參股母羊數量不減少的前提下,每年按每只羊的固定分紅或按股份比例進行分紅的方式保證參股農牧民收益。
隨著高端畜牧業、休閑農牧業等產業的發展,巴潤別立鎮處處展現著勃勃生機,農牧民的精神面貌也隨著生活條件的好轉發生了變化。下一步,巴潤別立鎮將依托產業優勢,打造阿左旗重要的“菜藍子”基地、精品林果業示范區和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產業發展是留住‘十個全覆蓋’成果最有力的保障。巴潤別立鎮將切實把工程推進與發展特色產業結合起來,發揮產業引領作用,增強農村牧區發展活力和后勁,讓家家戶戶都過上好日子!”邱勝玉說。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