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縣借文化旅游名片破產業發展格局巴彥淖爾
納林湖沙雕
萬畝葵園第一塔
攔河閘
曾幾何時,磴口留給人們的印象主要是:處在風口上,風沙特別大。但真正了解磴口的人知道,該縣地質遺跡獨特,文化底蘊深厚,有沙有山亦有水,可謂“居沙海而有江南秀氣,處邊地而具北國風光”。近年來,磴口更是巧妙地將沙漠湖泊、歷史文化轉變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借文化旅游名片,巧破產業發展格局,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產業圍繞旅游做 巧破發展格局
高聳入云的陰山、浩瀚如煙的沙漠、奔騰不息的黃河、碧波萬頃的綠洲、星羅棋布的湖泊、惟妙惟肖的佛嶺和獅子山、神秘的古長城……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調查顯示,磴口境內的旅游資源涵蓋了全國旅游資源八大類的全部,優良級旅游資源單體占單體總數的26%。目前,磴口境內有陰山巖刻、雞鹿塞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阿貴廟、兵團文化博物館、西北軍糧倉博物館等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8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近年來,在內蒙古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指引下,磴口不斷適應經濟社會新常態,轉變發展思路,把旅游產業確定為立縣產業,助力縣域經濟實現騰飛之夢。
文化是旅游的生命支撐。該縣牢牢把握旅游的文化屬性和文化的旅游功能,圍繞“百湖之鄉、魅力磴口”這個主題,策劃了從周邊到全國的宣傳方案,從阿貴廟、納林湖,到華萊士節等,不斷打響旅游品牌。同時,在景區周邊規劃建設納林小鎮、黃河漁村、牧民新村等體現河套風土人情和蒙元特色的旅游型村莊,用文化內涵永葆旅游產業發展的蓬勃生機。
旅游產業被確定為立縣產業后,磴口成立了全縣旅游工作領導小組和萬泉湖景區、阿貴廟景區、金馬湖休閑觀光生態園、納林湖景區、奈倫湖景區以及馮玉祥將軍糧庫舊址博物館共6個涉及旅游項目的專項工作推進組,強力推進重點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收效顯著。2015年,我市重點打造的34個旅游景區中,磴口的馮玉祥西北軍糧倉博物館、兵團文化博物館、阿貴廟、納林湖等8個景區榜上有名。同年,磴口旅游接待人數達9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億元。
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磴口“百湖之鄉”的魅力不斷凸顯,吸引了不少遠方游客前來觀光,也承辦了諸如全國垂釣大賽、觀流凌系列活動等重大賽事、活動,而這些活動無一不向世人展示著磴口的獨特魅力。說到重大賽事的爭取,磴口旅游局局長鄭亮說:“我們要積極爭取自治區、市級重大活動在磴口舉辦,爭取申報全區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縣。”
上一頁 1 2下一頁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