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春耕備耕對標“供給側”算好“增減賬”巴彥淖爾
人勤春來早,“鐵牛”備耕忙。這兩天,巴彥淖爾市臨河農場新華合作社萬畝農田里機聲隆隆,數臺拖拉機牽引著播種機正往來穿梭,播下一粒粒小麥種子。
“春風麥入土,我們合作社從3月6日開始播種小麥,13日之前全部播種完畢。今年合作社與內蒙古兆豐河套面業公司簽訂了5000畝富硒綠色小麥訂單,小麥收獲以后再復種西蘭花3000畝,實現兩季增收。”新華合作社理事長孔憲忠指著肥沃的土地說。
訂單種植讓新華合作社規模化種植經營更有了底氣。今年開春,該社除簽訂小麥訂單以外,還簽訂了2000畝南瓜、西蘭花、包菜、牛心菜、甘藍等蔬菜訂單,將主要供應香港市場。
與新華合作社簽訂小麥種植訂單的內蒙古兆豐河套面業公司是巴彥淖爾市一家大型小麥加工龍頭企業。該公司除了在烏拉山河谷自有基地種植6000畝有機小麥以外,今年還與河套農民簽訂了20萬畝綠色富硒小麥訂單,為生產加工高端石碾面粉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春耕備耕中,巴彥淖爾市主動對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可持續發展轉變,穩步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結構,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供給,實現提質增效。
按照種植計劃,該市今年將增加優質小麥種植面積,特別是擴大綠色、有機小麥生產規模;增加優質飼草種植面積,滿足2500萬頭只牲畜飼養量的飼料需求;增加黃芪、防風、板藍根、金銀花、紅花、銀翹等10余種道地中藥材面積,打造優質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基地;減少品質差、效益低的食用向日葵品種種植面積;提升河套灌區玉米優勢區產能,通過大力推廣玉米“一穴雙株”綠色增產栽培、玉米三優兩增全程社會化高效栽培、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增產增效技術,提高玉米產量,增加種植效益。同時在農區養殖聚集區和農牧交錯帶采取訂單種植的方式增加糧飼兼用全株青貯玉米面積;穩定西甜瓜、黑白瓜籽、加工型蔬菜等特色農作物種植面積,提升產品質量。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