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強化黨建引領,激活“紅色細胞”興安盟
內蒙古興安盟強黨建促脫貧
幫要幫到點 扶要扶到位
丁志軍 賀 珍
初春時節,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鎮金星村連續下了兩天的大雪。一大早,駐村干部王巖剛就帶著“兩委”成員開始工作了,他桌上還放著一份2018年金星村扶貧重點工作臺賬,這里記載著45戶貧困戶98人的產業幫扶措施和村里近期急需辦理的事項。
曾經,提起金星村,“基層班子軟、群眾思想散、守著金碗還要飯”是人們對它的第一印象。“過去,村黨支部號召力不強,只有每次村黨支部換屆時,黨員才能聚齊。”村里的黨員楊福清說。
興安盟委組織部包扶金星村后,緊緊圍繞解決班子軟、基礎弱、管理亂、工作松的問題,實施了村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細化分解了村黨支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和農牧民黨員的主要職責與任務,推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工作機制,使村里每名黨員都成為最具活力的“紅色細胞”。
幫要幫到點,扶要扶到位。在幫扶工作中,興安盟委組織部聚焦“精準”,對有勞動能力缺少產業發展支持的貧困戶,采取給予“啟動資金+貼息貸款+獎勵資金”的方式,促進增收;對因病、因學致貧的貧困戶納入低保給予政策兜底保障;對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組織加入合作社享受二次分紅政策,由黨員創業帶富。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思路”,興安盟委組織部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組建了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經濟組織;累計協調資金750余萬元,推動5000畝高標準旱改水工程落地,耕地每畝年增收500元以上……2017年末,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多萬元。黨員帶著群眾走、群眾跟著黨員干,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