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旗:加快構建規模化、精優化、品牌化農牧業產業體系巴彥淖爾
平整土地(資料圖)
今年以來,中旗以“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化農牧業進程,促進農牧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以“大”為基礎,以“質”為核心,以“響”為重點,構建“規模化、精優化、品牌化”農牧業產業體系,讓農牧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牧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牧區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以“大”為基礎 構建“規模化”產業體系
一是加大對產業大戶、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等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推動蒙羊牧業、草原恒通、高塔梁有機食品等龍頭企業與農牧民轉變供求合同關系,引導農牧民參與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發展建立農企利益聯結模式,并形成常態和長效機制。截至目前,全旗引進和培育農牧業龍頭企業11家,組建各類型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243個,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農牧戶達到55%以上,發展形成集中連片設施農業示范區8個,規模達到1.1萬畝。
二是優化區域布局,推進農畜產品產業結構規模化發展。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資金就近配置”的原則,堅持“兩靠一帶多點”布局(“兩靠”即東靠甘其毛都口岸及加工園區,西靠國際現代農畜產品保稅物流園區,“一帶”即沿公路一帶,“多點”即旗內各重點蘇木政府所在地),在園區內集中扶持培育多個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精加工企業,其他地方建設初級加工基地和農畜產品原料集散地,形成農畜產品加工業集中化、規模化的格局。目前,牧區建成65個家庭生態牧場;灌區建成20萬畝小麥生產基地,40萬畝玉米生產基地,5萬畝番茄生產基地,20萬畝葵花生產基地,2.5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山旱區建成10萬畝莜蕎麥生產基地、5萬畝土豆生產基地,逐步實現規模化發展。
三是壯大電商產業,帶動農村牧區經濟集聚增速發展。圍繞地區特色農牧區產品資源優勢,樹立電子商務思維和互聯網思維,建設農村牧區電商網絡體系,形成“工業產品下鄉、農畜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的網絡建設。截至目前,全旗共有電子商務企業53家,建成電子商務產業園1個,發展了134家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帶動就業1萬人,基本形成保障健全、產業集聚、初具規模的農村牧區電子商務格局。
◆以“質”為核心 構建“精優化”產業體系
一是調整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實現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在灌區,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思路,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鼓勵發展優質高筋小麥,擴大青、紅椒和油葵等經濟作物以及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牧草的種植面積。在山旱區,穩步加大旱地莜蕎麥等有機食品種植面積,加快相關速食產品的開發,延伸有機食品產業鏈條。
二是發展推廣科技興農,實現農牧業產業優質增產。以科研院所組建農牧業科技創新平臺為依托,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引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技術,通過實施“加減乘除”法提高耕地質量,使用新型肥料緩控釋肥,控制面源污染,使農作物秸稈綜合處理、改鹽增糧等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與推廣方面實現新突破。
三是打造種畜基地,優化肉羊品種,實現肉羊產業優質優價。充分利用農區“種養結合”和牧區天然草場資源優勢,以建立現代化、標準化肉羊產業體系為目標,依托蒙羊牧業種養孵化基地、大眾順巴美肉羊產業園等基地,加強優質種羊繁育,優化肉羊畜群品種。提高“烏拉特肉羊”和“巴美肉羊”的市場影響力和美譽度,實現優質優價。目前,全旗已建成自治區級標準化肉羊育種園區5個,建成規模化肉羊養殖園區60個;標準化棚圈120套、培育巴美肉羊育種戶120戶,累計銷售優質種羊2萬多只。
◆以“響”為重點 構建“品牌化”產業體系
一是創新“互聯網+”營銷模式,培育知名品牌。通過大力實施信息化網絡建設,有效運用和創新“互聯網+農畜產品”營銷模式,培育知名品牌。目前,全旗有“三品一標”無公害產品認證企業8家20個產品、綠色食品認證企業1家5個產品、“恒牧鈞”被評為內蒙古著名商標,有機食品認證企業達到5家,共有23個有機品牌。
二是發展特色養殖,支持特產“走出去”,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以“綠色健康”農畜產品需求為導向,以創建品牌為核心,以全域旅游發展契機,大力發展養殖業。結合節慶旅游,發展馬、駱駝特色養殖,在牧羊海濕地、草原水庫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形成綠色養殖產業品牌。目前,已經注冊“烏拉特羊肉”地理標志產地證明商標,打造了“套寬”“草原恒通”“烏拉特網”等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
三是推廣“農業+旅游”特色產業,打造“一體化”農業旅游品牌。按照“旅游+”和“+旅游”的產業發展思路,把農業發展與旅游開發有機結合,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家庭農莊、采摘園等特色產業,打造農業旅游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全旗先后打造了海流圖鎮蔬果采摘園、石哈河鎮萬畝油菜花基地等休閑農業觀光旅游景點13處,農產品收益較農貿市場收購價格提升30%~50%,農產品收益增值2~3倍,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