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旗:用活“大數據” 助力“大扶貧”通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善于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是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扎魯特旗針對點多、面廣、縱深長,脫貧攻堅工作推進難度較大的實際,積極探索構建“智慧扶貧”模式。2017年,在全市率先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了集統計分析、動態管理、績效評估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實現了大數據、大扶貧的深度融合。
建立“大數據”平臺,信息完善做到“零差錯”
開發建設“大數據”平臺。以幫扶工作動態采集信息、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信息及行業扶貧數據信息為基礎,建立了具備干部管理、信息提醒、幫扶對接、組織宣傳、數據分析、幫扶推介、供需匹配、扶貧評估、陽光扶貧九大功能的數據平臺,做到指揮調度精準到村、到戶、到人、到項目,提升了精準扶貧管理功效。
健全完善貧困戶信息。將精準識別出的48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1045名貧困人口的基本情況、生產生活條件、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及所幫扶干部等60余項數據及17個行業部門的相關數據錄入“大數據”平臺,實現貧困戶信息精準、完整。
創建二維碼電子檔案。按照“一戶一檔”標準,為全旗48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設置二維碼信息檔案,幫扶干部只需通過手機“掃一掃”功能,便可了解每一戶貧困戶的收支臺賬、家庭情況、享受政策、幫扶責任人等信息,并依據貧困對象實際需求,提供精準幫扶。“大數據”平臺運行以來,共收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各項相關信息61358條,進行各類對比分析與綜合評估等工作20余批次。
強化統籌協調,工作推進實現“零距離”
幫扶干部監管實現“零距離”。成立脫貧攻堅指揮中心,下設“一辦七組”,實行“劃區作戰,分片包聯”工作機制,選派239支駐村工作隊、27名處級領導、1885名駐村干部和207名“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并將幫扶責任人基本信息實名制采集錄入“大數據”平臺,駐村干部登錄“扎魯特扶貧”手機APP與脫貧指揮中心無縫對接,通過信息查詢、干部定位、即時上傳、預警提醒,實現了對幫扶干部的動態監管。
幫扶干部服務實現“零距離”。幫扶干部通過“扎魯特扶貧”手機APP“幫扶紀實”模塊,將對貧困戶的幫扶工作開展情況以影像資料形式進行上傳,并將幫扶過程中需要向上級反映或需要相關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模塊”予以反饋上報。大數據平臺運行以來,共收集各類上報問題16項,解決難題950余件次。
強化問題導向,政策落實力求“零失誤”
構建“3+3+3”9種扶貧模式,即產業扶貧、基礎設施扶貧和金融扶貧3種傳統扶貧方式;易地搬遷、生態補償和就業安置扶貧3種政策扶貧模式;新型經營主體扶貧、生產收益扶貧和社會扶貧3種新型扶貧途徑;出臺“6保6助2托”14種救助兜底政策,“6保”即五保、低保、醫保、社保、農業保及商業保6項政策,“6助”即殘疾人救助、臨時救助、災害救助、就學救助、法律援助及科技援助6項政策,“2托”即托老、托幼政策。同時,整合“大數據”平臺上的貧困戶家庭狀況、勞動能力等方面信息,與民政、教育、財政等部門數據進行對接,精準分析致貧原因、精準識別貧困戶需求、精準投放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已借助“大數據”平臺數據分析功能,精準投放政策3項,受益貧困戶1882戶、4718人;調整政策4次,涉及貧困戶6726戶、15763人。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