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1免费观看网站,在线播放黄,老妇女人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在线91,日本a黄色片

大榆樹鎮:“母子牛”馱來脫貧新希望通遼

通遼日報 / / 2018-05-17 22:51

看著牛犢一天天長大,看著牛犢的母親懷著“二胎”的肚子一天天鼓起來,李俊輝喜悅的心情也像春天里的桃花一樣盛放開來。

去年,經過動態調整之后,開魯縣大榆樹鎮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3戶。243戶,幾乎戶戶都有老弱病殘人員,是脫貧攻堅戰中最難攻下的“硬骨頭”。如何讓貧困群眾脫貧有渠道、增收有保障?

產業支撐是關鍵。為了解決貧困戶缺場所、缺勞力、缺資金、缺技術的問題,該鎮決定通過貸款扶持、活體托養的方式,幫助貧困戶找準來錢道兒。

2017年5月,該鎮整合資金在吳家村新建養牛場一處。10月,養殖區、服務功能區和基礎母牛活動區“三區分離、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養牛場建成,養殖規模為500頭。12月,貧困戶所在村的第一書記、支部書記帶著貧困戶和2萬元無息貸款同時去采購,很快,243頭母牛和243頭牛娃入住新家,活體托養到養牛場。為了方便辨識、管理,母牛和子牛都配有耳標,放在固定的牛舍集中飼養。有了“身份證”與“家”的母子牛和主人“合影留念”后,主人便從此不再日日出現在她們身旁。貧困戶通過手機上安裝的“安防隨時掌控”系統,實時了解自家牛的吃喝拉撒等一切情況。

聯豐村貧困戶李俊輝和老公是被牛場招進來的飼養員,他倆與另外4對貧困戶夫妻工是母子牛們的保姆。“一天清一遍牛糞、喂兩遍飼草料,再就是添添水、消消毒,所有的活計加在一起5個小時左右也就干完了,不耽誤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不耽誤侍弄地。牛廠還免費讓我們在這兒住,水電也不要錢,這么好的活,就是政府照顧我們的。”李俊輝說起在牛場打工的生活,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我倆在這兒經營牛一年的工資是45000塊錢,這對我們家的幫助太大了,脫貧太有希望了。”

為使養殖更趨科學、規范,去年,注冊成立古榆惠民黃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和各村第一書記、支部書記為社員,以民主管理的方式,共同對合作社的重大事宜進行討論作出決策和決定。合作社負責統一購進飼草料、統一飼養、統一防疫、統一改良、統一上保險。合作社理事長肖艷軍介紹,大小牛都是按“定時、定量、營養配餐”的伙食標準飼養的,粗飼料、精飼料設專人按頭數計量發放。牛除了有保姆,還有保健醫,鎮里派1名專業防疫員和1名專職改良員常住牛場,確保定期防疫、確保發情母牛及時人工受精。

短短幾個月時間,牛場里已經添丁進口了。4頭小牛犢相繼出生,100多頭母牛正有孕在身。“小牛犢降生,最初采購回來的牛犢也長大了、該賣了。貧困戶和他所在村的第一書記、支部書記再一同去把大牛犢賣掉,合作社扣除飼草料和飼養費,剩余部分就全是貧困戶的收入。母牛平均一年一胎,也就是說,貧困戶每年穩定增收3000——4000元。”肖艷軍介紹道。

大榆樹鎮副鎮長高金保說:“讓貧困戶從買牛到參與合作社重大事務決策,再到賣牛,目的就是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通過三兩年這樣的幫扶,希望所有貧困戶都能早日脫貧。”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閱讀延展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