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市工業企業摸底調研情況二連浩特
為切實了解我市工業企業發展基本情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局聯合邊境經濟合作區、統計局等相關部門組成調研組,對全市工業企業進行了摸底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市工業企業基本情況
根據調研組的走訪調研,目前我市從事加工行業的主體有165戶,主要行業為木材加工、礦產品加工、農畜產品加工、建材加工、新能源及其他。用工2228人。2017年全部工業總產值為22.08億元。2018年1-4月份全部工業總產值為4.61億元。按照主要行業劃分,具體情況如下:
(一)木材加工行業:從事木材加工及相關產業的有76戶。按類型分,企業26戶、個體戶26戶、自然人24戶;按生產情況分,67戶正常生產、6戶停產及租賃、3戶正在建設;按產品分,防腐木12戶、建筑用材28戶、板材刨光材9戶、生物質顆粒3戶、木屋3戶、其他21戶。共計用工771人。
根據對企業的了解,目前我市木材行業的生產加工能力約為130萬立方米(合板材)。原料全部來自俄羅斯,銷售地區主要為四川、山西、北京、天津、甘肅、河南、河北、天津、山東、青海及我區部分城市。
2017年實際加工木材約為39萬立方米(合板材),實現產值約6億元。其中,防腐木約20萬立方米(合板材20萬立方米)、建筑用材約8萬立方米(合板材約9萬立方米)、集成材刨光材等約5萬立方米(合板材約10萬立方米)。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通過我市進口的木材主要以板材為主,約為141萬噸(合板材141萬立方米),加工量占進口量的27%。同時部分企業利用下腳料生產生物質顆粒及其他產品約4萬立方米。
2018年1—4月份,加工木材約為6.9萬立方米,實現產值12363萬元。其中,防腐木約3.9萬立方米(合板材3.9萬立方米)、建筑用材約1.6萬立方米(合板材1.8萬立方米)、集成材刨光材等約0.6萬立方米(合板材1.2萬立方米)。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進口的木材23.6萬噸(合板材23.6萬立方米),加工量占進口量的29.2%。利用下腳料生產生物質顆粒及其他產品約1.2萬立方米。
( 二)礦產品加工行業:從事礦產品加工行業的企業17戶。按生產情況分,8戶正常生產、4戶停產、3戶正在建設、2戶未建成;按產品分,鐵礦石加工12戶、螢石精粉加工5戶。用工259人。
1、鐵礦石加工:鐵礦石全部來自蒙古國,產品主要銷往河北的宣化、區內的包頭、山西的曲沃和侯馬等地區。投產運行的5戶企業的設計生產能力為300萬噸,正在建設中企業的生產能力為670萬噸,停止建設企業的生產能力為600萬噸。用工160人。
2017年,生產鐵精粉約100萬噸(處理鐵礦石約為130萬噸左右),實現產值46795萬元(部分企業開展代工業務,只收取加工費)。二連口岸進口的鐵礦石為462.3萬噸,加工量約占進口量的28%。
2018年1—4月份,生產鐵精粉約17.6萬噸(處理鐵礦石約為23萬噸),實現產值10649萬元。進口鐵礦石131萬噸,落地加工量占進口量的17.6%。目前鐵精粉價格為720元/噸(含稅、干基、帶運費)。
2、螢石加工:白音敖包螢石礦(鑫益螢石選場)主要對本地礦山進行采選,由于限定區域螢石礦已經開采完畢,礦區已經停產,正在申請擴區,現企業主要利用下腳料進行洗選。其他螢石加工企業的原料來自蒙古國。2017年螢石精粉產量0.65萬噸(其中利用本地螢石生產精粉約0.45萬噸),實現產值881萬元。進口螢石8.7萬噸,多數在蒙古國進行精選。用工99人。
2018年1—4月份,加工4900噸(其中利用本地螢石生產精粉約900噸),實現產值693萬元。進口螢石2.9萬噸。目前價格為1100元/噸。
(三)農畜產品加工業:從事農畜產品加工的有12戶。按生產情況分,7戶正產生產、3戶季節性生產、2戶正在建設;按產品分,糧油加工3戶、絨毛加工5戶、肉類加工4戶。用工222人。
1、糧油加工:從事糧油加工的企業有3戶,其中2戶已經建成,1戶正在建設。原料主要來自蒙古國和俄羅斯,主要原料為油菜籽、亞麻籽、葵花籽。總設計生產能力處理油料作物40萬噸,產品主要銷往四川、重慶、江蘇、山西及區內。用工53人。2017年,生產食用油2.24萬噸(合油料作物7.5萬噸),實現產值17527萬元。根據海關數據顯示,進口油菜籽15萬噸、亞麻籽2.3萬噸、葵花籽1782噸。落地加工量占進口量的43%。
2018年1—4月份,生產食用油11290噸(合油料作物3.2萬噸左右),實現產值10280萬元。進口油菜籽59955噸、亞麻籽15621噸、葵花籽1367噸。落地加工量占進口量的49%。目前食用油價格為10000元/噸。
2、絨毛加工:從事絨毛加工的企業5戶,其中建成投產的絨毛加工企業4戶,均復工生產,在建的1戶。原料全部來自蒙古國,產品主要銷往河北、區內及意大利等地方。用工136人。建成投產設計生產能力為1400噸,在建設計生產能力300噸。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生產無毛絨424噸(合洗凈絨700噸),實現產值2.18億元。進口洗凈絨約6000噸。落地加工量占進口量的11.7%。
2018年1—4月份,生產無毛絨15噸(合洗凈絨25噸),實現產值675萬元。進口洗凈絨127噸。落地加工量占進口量的19.7%。目前無毛絨價格為60萬/噸。
3、肉類加工:建成投產的肉類加工企業4戶,主要從事牛羊肉的屠宰、冷凍及熟肉制品的加工。牛羊主要來自我市周邊地區,產品主要供應北京、山東、山西、廣西及本市市場。屬于季節性生產企業。年設計加工能力為3000噸。2017年加工牛羊肉1250噸左右,實現產值3324萬元(部分企業采取代工方式)。銷售價格在30元/斤左右。
(四)建材生產行業:從事建材加工的有35戶。按生產情況分,23戶正產生產、3戶進行生產前準備工作、1戶正在建設、8戶停產;按產品分,彩鋼及斷橋鋁加工15戶、水泥粉磨站3戶、攪拌站4戶、墻材加工8戶、其他5戶。用工540人。
1、鋼結構、彩鋼板及斷橋鋁加工:現有鋼結構及彩鋼加工企業15戶,原料主要來自天津、山東、河北唐山和包鋼,產品主要銷往蒙古國。用工100人。年設計生產能力為鋼結構2萬噸、彩鋼板35萬立方米、斷橋鋁30噸。2017年生產鋼結構1.2萬噸、彩鋼板10.5萬立方米、斷橋鋁30噸。實現產值約4650萬元。
2018年1—4月份,生產鋼結構1000噸左右、彩鋼板1000平方米。實現產值500萬元左右。
2、水泥粉磨站:建成投產的水泥粉磨站3戶,目前2戶復工生產,1戶停產。熟料主要來自集寧,產品主要當地使用。用工100人。年設計生產能力為300萬噸。2017年生產水泥35萬噸,實現產值1.12億元。
2018年1—4月份,生產水泥3000噸,實現產值72萬元。
3、混凝土攪拌站:現有混凝土攪拌站4戶,用工175人。年設計生產能力43萬立方米。2017年生產混凝土13萬立方米,實現產值3470萬元。
2018年1—4月份,生產混凝土700立方米,實現產值19萬元。
4、墻材:墻體材料生產企業8戶,主要生產內外墻一體化保溫板、砌塊、聚苯板、水泥磚、空心磚等產品。產品主要銷往蒙古、二連及周邊旗縣市區。用工130人。年設計生產能力為內外墻一體化保溫板100萬平方米、砌塊23.5萬立方米、聚苯板1000噸、空心磚6000萬塊、水泥磚4萬平方米。2017年生產內外墻一體化保溫板7萬平方米、砌塊3.5萬立方米、聚苯板100噸、空心磚1300萬塊、水泥磚1.7萬平方米。實現產值1800萬元。
2018年1—4月份,生產一體化板2萬平方米、聚苯板10噸、砌塊100萬塊,實現產值230萬元。
5、其他:其他建材企業5戶,主要生產涂料、石料、膩子粉、大理石等產品。產品主要銷往蒙古國及本市使用。用工35人。年設計生產能力為涂料1.5萬噸、石料3萬立方米、膩子粉500噸、大理石1萬平方米。2017年生產涂料300噸、石料2萬立方米、膩子粉400噸.實現產值196萬元。
2018年1—4月份,生產膩子粉150噸,實現產值6.5萬元。
(五)新能源行業:從事新能源發展的企業有7戶,按生產情況分,6戶正常生產、1戶正在建設。目前,風光裝機容量為39.5萬千瓦,其中風力發電裝機為21.9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為14萬千瓦。用工108人。2017年風光發電75675萬千瓦時,實現產值近3億元。其中,風力發電50770萬千瓦時,光伏發電24905萬千瓦時。
2018年1—4月份,風光發電8741萬千瓦時,實現產值約5200萬元。其中風力發電5632萬千瓦時,光伏發電3109萬千瓦時。
(六)其他企業:從事其他工業的企業有17戶,按生產情況分,9戶正常生產、1戶進行生產前準備工作、1戶季節性生產、5戶未投產、1戶停產。
主要為大數據產業、塑料制品、紙制品、電力設施、供熱、供水、包裝制品等企業,用工328人。2017年實現產值1.97億元。2018年1—4月份實現產值5840萬元。
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部分企業存在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我市生產型企業主要依托蒙古國資源(礦產品、農畜產品、木材等)進口加工,部分進口資源有較強的時令性,同時伴隨企業存在的是產品的資金周轉期長,導致企業流動資金不足。
(二)企業多為代工生產,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較少。
多數礦產品、農畜產品、木材加工企業均為代工生產,生產量不小,但是只能計算其代工費用,實質的產值未能體現,不能納入到規模以上企業統計范疇。
(三)受鐵路接卸能力不足影響,俄羅斯農產品不能及時運進。
根據金古源等農產品進口加工企業反映,由于二連站接卸能力不足,車皮積壓較為嚴重,不能及時返回,導致俄羅斯方面暫停了農產品的運輸,企業在俄方的收購的原料不能及時運回。
(四)企業規模小、散,生產方式粗放。我市多數企業規模小而散,產業相同或相關聯企業未能集中生產,且生產方式粗放,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如木材行業,生產的多為防腐木、龍骨條等初級產品,實現精深加工的企業很少。
(五)企業生產環境差。我市鐵路東、二滿線南的地帶,基礎設施差,管理混亂,分布著水泥、絨毛、建材、紙制品、肉類加工等各類企業,生產條件臟亂差,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
(六)資源穿岸而過的局面較為嚴重。中歐班列的開通,從俄羅斯進口的木材通過中歐班列直接運進內地,且費用比在我市落地加工再次啟運還要低,導致產品直接進入內地,造成資源穿岸而過,對我市加工業形成一定的沖擊。
(七)受我市水資源短缺影響,礦產品、農畜產品等產業鏈條無法延伸。(八)受蒙古國市場需求不足,我市建材產品出口形勢逐步萎縮。
三、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建議
一是根據我市資源稟賦,出臺符合口岸實際的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二是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的支持,加快鐵路站場的改造步伐,解決鐵路接運能力不足的問題。
三是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在企業產品創新、技術改造、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支持。
四是加強邊境經濟合作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承載能力,為大數據、農畜產品等加工項目落地提供保障。
五是加大劃行歸市力度,對鐵路東、二滿線南地帶的企業進行清理整治,改善生產生活環境。
六是盤活現有企業,避免盲目擴張,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合作經營,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